意大利的最新研究显示,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体内可能有过度繁殖的肠道菌群。这些肠道菌落群可能是患者罹患慢性心衰的原因,而且可能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JACC:HeartFailure.年12月在线版)
研究纳入了60例营养良好且病情稳定的心衰患者,其中30例为重度心衰患者(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为3~4级),30例为中度心衰患者(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分级为1~2级)。此外,研究还纳入了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所有参试者体质量指数均<30kg/m2。
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所有心衰参试者体内均有大量的弯曲菌(85.3cfu/ml,P<0.)、志贺菌(38.9cfu/ml,P<0.)、念珠菌(21.3cfu/ml,P<0.)、沙门菌(85.3cfu/ml,P<0.0),以及耶尔辛菌(22.9cfu/ml,P<0.0)。与中度心衰组相比,重度心衰组参试者体内的念珠菌、弯曲菌和志贺菌发展速度显著增高。
研究人员建议,已被确诊为慢性心衰的患者应尽快对其肠道菌群状况进行检测,并使用简单、无创、可重复的方法对肠道菌群发展情况进行监测,以期为治疗多器官的复杂综合征提供证据。
同时,研究人员也指出,该研究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致病性肠道菌群与心衰严重程度的关系。如能证实二者之间存在关联,或可为应用传统药物进行个体化治疗提供建议。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