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药物现状及展望

1、心脏系统及心衰定义

心脏由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四个腔室组成。心脏的作用是推动血液流动,向器官、组织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以供应氧和各种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的终产物(如二氧化碳、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使细胞维持正常的代谢和功能。如果心脏功能受损,其他器官也将无法正常运行,因此心脏及其重要。

图1心脏系统及心脏结构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心脏疾病的一种,是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症,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和乏力(活动耐量受限),以及液体潴留(肺淤血和外周水肿)。《中国心力诊疗诊断和治疗指南》将心衰程度按照疾病症状分为4个阶段,即前心衰阶段、前临床心衰阶段、心衰阶段、难治性终末期心衰阶段,病情由轻微逐渐加重。

表1心衰阶段分期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心力诊疗诊断和治疗指南》

心衰为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从各阶段的患者人群看,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患者都有罹患心衰的风险。研究数据显示,全球成年人中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率为3%,80岁以上发病率高达10%。过去40年里,由于心衰导致死亡率增加了6倍,约60%的患者会在确诊5年内死亡,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改变、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以及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年轻化,心血管疾病问题将日益突出,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患者人数至少2.3亿,其中心力衰竭患者为万,约占全球心衰患者的18.67%。

2、心衰的治疗及药物市场

目前,对于终末期心衰患者的治疗主要通过心脏移植来实现,但心脏移植存在供体少、排异反应大、费用高的特点。随着对心衰病人介入手段的不断完善和干细胞修复心脏技术的推进,人们看到了曙光。但目前药物治疗仍是主要手段,标准治疗药物市场主要品种为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地高辛等。

20世纪70年代以前,对于慢性心衰的治疗主要是强心、利尿、限盐和休息,改善血流动力学异常,总体上不能降低心衰再住院率、病死率及改善预后。随着学术的进步,20世纪70年代开始应用血管扩张药,但仍不能降低病死率及改善预后。20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确立了心衰治疗的新里程碑,肯定了以ACEI+利尿药+(或不加)洋地黄制剂作为心衰的基本治疗方案。循征医学证实此法可降低总病死率并改善临床症状。

20世纪90年代,多中心研究肯定了比索洛尔、美托洛尔及卡维地洛对心衰治疗的有益作用,确立了β受体阻断药在治疗慢性收缩性心衰中的地位,可使总病死率降低,并改善症状及提高生活质量。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也显示出其治疗心衰的潜力。此后心衰治疗理念发生转变,即从改善血流动力学观点进展到生物学调整,从短期的药理学措施改善症状转变为长期、修复性的策略。因为心衰是复杂疾病,因此联合用药模式也得到大力推广。

表2慢性心衰的药物治疗方案

资料来源:《中国心力诊疗诊断和治疗指南》

据米内网数据,医院心衰化药市场规模为33.69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2.29%。分析表明,~年,抗心衰药物总体市场快速攀升,而近两年已进入平缓增长阶段,但巨大的患病人群仍将使得心衰药物市场维持增长。

图2医院心衰药物市场规模及增速

资料来源:米内网

3、新药研发情况

从《中国心力诊疗诊断和治疗指南》推荐的心衰治疗药物看,大部分品类都是老品种,多为上世纪90年代或之前的药品。现有药物虽能改善症状,提高病人生存率,但治疗效果仍不理想,患者死亡率仍居高不下,慢性心衰治疗领域已有近20年没有重大突破的新药问世,且目前尚无针对根本病因进行治疗的抗心衰药物,显示出该领域新药研发难度较大。我们汇总了目前全球范围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心衰新药,值得







































北京中科医院曝光
白癜风哪里治疗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cdncw.com/xlsjyy/774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