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治疗是心血管疾病新兴的治疗模式,但在该领域的多项临床试验中,有关细胞的来源和产生技术仍有诸多争议。大部分试验均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冠脉内注射使用骨髓单核细胞(MNCs)。
以骨髓基质细胞(MSCs)等作为细胞来源的试验显示出广阔的前景。基质细胞是一种可以从骨髓中分离且具有多种潜能的干细胞,基质细胞似乎可以通过旁分泌的形式激活心肌中原有的干细胞,刺激新生血管和心肌细胞的的发育。
既往对AMI患者使用MSC的临床试验不仅证实这一治疗是安全的,并且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室功能、运动耐量和临床症状。慢性缺血性心肌病(IHD)和难治性心绞痛患者冠脉内注射MSCs的试验结果充满希望。
既往两项对慢性IHD和心衰患者中有关MSCs的小型研究显示,这一治疗可明显减少瘢痕组织,但无明显改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趋势,这些研究结果还需要在较大型随机试验进一步验证。
因此,为进一步在较大样本的研究中评估心肌内注射骨髓源性MSCs对慢性严重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医院心脏中心的AndersBruunMathiasen等进行了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MSC-HF),详细研究结果4月在线发表于EuropeanHeartJournal。
该研究纳入了60例无进一步治疗选择的严重缺血性心衰患者,所有患者的心功能NYHA分级II-III且左室射血分数(LVEF)45%。将患者按2:1比例随机分配至MSC组或安慰剂组。研究的主要终点为第6个月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使用磁共振成像或CT评估。
研究显示,在第6个月MSC组的LVESV降低了7.6mL,安慰剂组的LVESV升高了5.4mL。两组间的差异达到了13.0mL。
与安慰剂相比,MSC组的LVEF(6.2%)、每搏量(18.4mL)和心肌质量(5.7g)明显提高,但两组间NYHA分级、6分钟步行试验和KansasCity心肌病问卷调查无明显差异。试验期间未发现副作用。
研究者表示,心肌内注射自体同源扩增性MSCs是安全的,并且可改善严重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来源:丁香园
更多精彩内容,请鐧界櫆椋庢棭鏈熷浘鐗?鍖椾含涓撲笟鐨勭櫧鐧滈鍖婚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