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雅人赈灾醴陵,汤飞凡战“疫”非凡
“日本能出东方的寇霍,中国为什么不能出东方的巴斯德?”
“当一个医生,一辈子能治好多少病人?如果发明一种预防方法,就可以使亿万人不得传染病。”
---汤飞凡
上一篇文末提到湘雅首届毕业生汤飞凡,他年从湘雅毕业后,当被同学邀请一道开业行医时说出了如上一番话,立志研究细菌学和传染病,为祖国效力。汤飞凡通过发现中国首株青霉素菌种,研制国产青霉素,生产狂犬疫苗、白喉疫苗、牛痘疫苗、卡介苗、丙种球蛋白以及世界首支斑疹伤寒疫苗,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东方巴斯德”,通过成功分离世界上第一株沙眼病毒成为了“衣原体之父”。他投身新中国的卫生防疫事业,批量生产出建国初期战“疫”急需的鼠疫、天花、麻疹疫苗以及助力外交的黄热病疫苗,他研究的乙醚杀菌法让中国比世界提前16年消灭天花,为祖国攻下一个又一个恶性传染病。他是中国第一代医学病毒学家,也是被认为在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之前最接近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国际医学界把他视为中国生物制品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世界著名医学微生物学家、病毒学家汤飞凡院士
(—)
汤飞凡,湖南醴陵人,年9月13日(农历七月二十三日)出生于醴陵西乡渌水河畔神福港的“汤家坪”,自幼其父汤麓泉将他送私塾读书,耳濡目染“学西方、学科学,振兴中华”的思想,后送他至长沙接受新学,在长沙清水塘附近的湖南甲种工业学校学习。
年暑期,汤飞凡因学金工科常到江西萍乡煤矿见习。一天,正在矿洞口观摩机械运煤装置的他遇见了两位与众不同的人正在收集矿工的大便标本,很是好奇。汤飞凡鼓起勇气走近他们鞠了一躬后问木盒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他们告诉汤飞凡里面装的是一架用来给下班的矿工检查钩虫病的显微镜。汤飞凡更加感到新奇,问他们可否让自己在一旁观看,结果这两个人不仅让汤飞凡在旁帮忙,还教他怎样使用显微镜以及怎样在标本上找钩虫卵。次日,汤飞凡独自在一张玻片上找到了钩虫卵,他高兴极了。
那位教汤飞凡使用显微镜的先生,就是刚从美国学医归来不久的颜福庆博士,他告诉汤飞凡,湘雅医学专门学校过几个月就要在长沙开始招收第一班学生了。当时汤飞凡听后激发了学医的强烈兴趣,决心立志做一名医生,不仅要治疗疾病,而且要研究致病的原因,他向颜福庆表示自己一定要报考进入湘雅学医。
汤飞凡返回长沙后报考湘雅时被告知必考英语,这对于从乡下出来从未学过英语的他而言无疑是一堵高墙。不服输的他直接向负责入学考试的胡美博士请求暂免英语考试,并立誓:若届时补考英语不及格,他就立即从学校卷铺盖走人。胡美从17岁少年汤飞凡身上看到了他学医的决心与勇气,竟答应了他的请求。
年1月22日,汤飞凡以优秀的成绩被破格录取作为首批医学预科生,在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浏正街校区学习。是年12月,成为湘雅第一班的学生,迁到学校潮宗街校区继续学习。由于湘雅当时用全英语进行教学,刚入学的汤飞凡开始刻苦钻研英语,并由胡美引荐雅礼学堂的一名牧师,向他请教英语。不到一年时间,他将一本英文字典背下,字典被他翻得破旧不堪。因经常熬夜学习,他眼睛视力急速下降为高度近视,假期回醴陵老家还闹出了错把兄长当父亲的笑话。
汤飞凡的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医学本科毕业证书(图左)以及美国康涅狄克州政府赠授的医学博士学位证书(图右)
经过两年预科、五年本科的学习,汤飞凡于年毕业,并获美国康涅狄克州政府赠授的医学博士学位,成为湘雅第一批毕业的10位学子之一(入学时有18位,淘汰8人)。
年6月18日,湘雅首届毕业生(10人):张孝骞、汤飞凡、应元岳、肖元定、徐维达、任廷桂、高镜朗、梁鸿训、彭治朴、吴绍青。
从湘雅毕业之后,汤飞凡每每忆及七年的大学生活,永远记得校长颜福庆博士、教务长胡美博士和师长们经常告诫的湘雅八条禁令:
湘雅八条禁令
第一条:学生不得干预国家政治及地方诉讼。
第二条:学生不得入教育会及政党。
第三条:学生不得有败坏品德及毁伤礼教之事。
第四条:学生不得吸烟吃酒。
第五条:学生不得违抗学校规则及临时命令。
第六条:学生对于职教员不得侮谩。
第七条:学生不得斥骂同学,尤不得斗殴。
第八条:学生非家住长沙市者不得外宿。
永远记得湘雅学生们在校长主持下为援助家乡“醴陵兵灾”发生后成立的“湘雅医学校赈灾处”;永远记得自己穿梭在人群中为家乡灾民服务的前前后后......
年10月至年4月底,南北军阀在湖南作拉锯战,醴陵县城成为了战场胶着点的中心。称之为“国军”的部队在溃退时途经醴陵县城,烧杀抢掠,无所不为,并数次纵火烧毁民房店铺,使醴陵城区几乎化为一片废墟,史称“醴陵兵灾”。这次兵灾受损最重的醴陵县城“仅遗二十八人”,此二十八人每对人云:“我们妻离子散,骨肉分离,零丁孤苦,并不想活。”在此场浩劫中,醴陵全县共受灾户,被杀人,焚烧屋宇栋,荒田户,损失财产元。
《大公报》刊载湘雅医学校赈灾处募集捐款的办法及捐款情况
灾后,社会各界纷纷捐款救助灾民。湘雅在校学生经颜福庆校长同意,发起成立了“湘雅医学校赈灾处”,于年5月24日长沙版《大公报》第6版发布了《湘雅医学校筹赈办法》。办法说:筹集赈款事务繁杂,特设醴陵难民筹赈处于潮宗街本校;赈款交本校醴陵难民筹赈处并索取收据;赈款收齐后即转交颜福庆,以便办理难民抚恤等转款事务。随后,《大公报》陆续刊发湘雅医学校赈灾处募集的捐款明细,捐款来源于湘雅师生、医护人员与社会各界的赞助。到年10月,赈灾处共为醴陵兵灾的难民募得捐款:“光洋二百六十二元六角,票洋七百二十一元,票钱七百一十八千九百文,票纹一千一百九十五俩”,由颜福庆校长托有关部门转交灾民。
—年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在长沙潮宗街的校门,年,救助“醴陵兵灾”的湘雅医学校赈灾处设立于此
这次赈灾醴陵,是湘雅师生古道热肠的体现,彰显了湘雅人推崇仁术的仁心,扩大了湘雅医学事业在社会上的影响,当时作为湘雅在读学生的汤飞凡更是深深铭记着湘雅于自己家乡醴陵的恩情。
他永远记得自己和同学们一道,在年6月,异口同声,一致表决:将每日中、晚餐的用菜标准由五道减为三道,以节约下来的经费用于湘雅学生救国周报《新湖南》创办;永远记得当时为声援北平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进步刊物——湖南学生联合会会刊《湘江评论》被军阀张敬尧查封后,该刊主编毛泽东应邀来湘雅潮宗街校园接编《新湖南》的情形……
每每思及这些在湘雅学习期间经历的点点滴滴,“要做东方的巴斯德”的壮志就在汤飞凡心中涌起,促使他在找到一种办法消灭某一类疾病的专业道路上不断探索。
汤飞凡在湘雅读书时使用的校徽
年,他赴北平协和医学院,师从美国著名细菌学家田百禄(TenBroeck)进修细菌学。年,他获田百禄教授的推荐及奖学金,前往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科深造,师从世界著名细菌学教授秦瑟,开始了微生物学的专业研究。年,他应颜福庆博士的召唤,回国加盟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的教学,任细菌学主任,并荣任湘雅校董会董事。年,他与湘雅校友周诚浒合作,在美国传染病学杂志(J.Inf.Dis)联名发表《沙眼杆菌与沙眼之研究》,推翻了日本细菌学家野口英士等人的“细菌病原学”理论。
年淞沪抗战爆发后,汤飞凡走出国立上海医学院(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前身)校园,不顾生死,坚守在战场一线做火线救护工作,其夫人何琏女士十分当心他的安危,他幽默地回答道,我个子小,枪炮打不到。
年初,汤飞凡在民国政府卫生署长颜福庆的召唤下,携夫人赶赴长沙,临危受命,重建中央卫生防疫处。9月,他带领该处由北平南下长沙的团队再迁昆明西山高峣镇华亭寺庙产建所。
年私立湘雅医学院西迁前汤飞凡回母校的留影
前排右1王肇勋、2肖元定、3汤飞凡;后排中张孝骞
由于战祸之灾导致的各种疫情接连发生,特效的药物和抗“瘟”的疫苗显得十分的珍贵。年初,汤飞凡主持的中央卫生防疫处,在极端简陋的条件下,开始了狂犬病疫苗、牛痘疫苗与诊断试剂的生产。因其牛痘疫苗质量好,他的产品于年取代了抗日盟军部队曾使用的印度疫苗,而获国际好评。滇缅战役时期,在极端简陋的条件下,他带领全处人员,寻找菌种,筛选菌株,经反复试验,为抗日将士生产了大批高质量的、每毫升—牛津单位的国产青霉素。因它对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的大叶性肺炎、淋病、梅毒、回归热等有药到病除的神效,被认为是人类抗生素史上继磺胺以后的最大发现。当时,昆明不少有钱人患花柳病,企望以一两黄金换一盒青霉素。汤飞凡却规定,患者必须持有医生的证明,经防疫处审查,按每支一元的价格供应给急重病人,而对确实需要的贫苦病人还予以减免。
汤飞凡主持中国第一家青霉素工厂开业典礼
关于青霉素的研究与生产历史,继英国弗莱明(Flaming)年发现青霉素后,年佛罗理(Florey)和钱恩(C,hain)研究出提纯方法并开始临床试用,其效过轰动世界,具体的生产工艺属军事秘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遭德军的狂轰烂炸,青霉素的进一步研究移到美国,生产全在美国的几家大药厂进行。由于军事秘密和商业利益的驱动,具体生产工艺在厂与厂、国与国之间也相互封锁。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汤飞凡带领的团队在极端简陋和艰苦的条件下制成国产青霉素,并迅速发往国内各战区,为挽救抗战将士和盟军官兵的生命,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解放战争期间,汤飞凡的防疫处增加了青霉素、卡介苗和丙种球蛋白的生产,并支援解放区牛痘苗10万支。年后,汤飞凡担任新中国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仅年的两个多月时间内,就制造出菌苗余万毫升,控制住了中国北方的鼠疫疫情。之后,他又打破国际封锁,研制出黄热病疫苗,贡献于国家的外交事业。并在极端简陋的条件下,生产大量高质量的牛痘疫苗,为中国提前消灭天花病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世纪50年代汤飞凡摄于北京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
年,汤飞凡注意到,当时中国人口中有50%患有沙眼,边远农村地区更有十眼九沙之说,世界上更有有四分一的人口是沙眼患者,无数人因此失明,危害极大,而治疗的关键--分离病原体的问题困扰了科学家数个世纪,于是他果断将研究方向定在了沙眼领域。他花了整整一年时间,医院沙眼门诊采集了例典型病例样品进行病原分离工作。经过一年多的摸索,他建立了自己的分离方法:采用鸡卵黄囊分离病毒,并同时使用青霉素和链霉素抑制细菌,终于在年8月10日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分离出沙眼病毒,取名为TE8。作风严谨的汤飞凡没有急着对外宣布成功,他认为,虽然试验成功了,接下来还要找到一个健康的宿主植入TE8,如果能够引起宿主患上沙眼,才能算作真正的成功。汤飞凡决定从自己开始做实验,他将TE8滴入眼睛,成功造成了沙眼。为了观察全部病程,汤飞凡坚持不做治疗,冒着失明的危险用这只红肿发炎的眼睛坚持工作了40天,完整记录了沙眼的整个病程,证实了TE8就是引起沙眼的病原体,才肯接受医生的治疗。汤飞凡分离成功沙眼病毒的结果一经发表,在国际科学界引起巨大反响,他开辟了人类微生物学领域一个新的学科分支,使微生物分类产生重大变革,增加了一个衣原体目,沙眼病毒正式改名为沙眼衣原体,而汤飞凡也当之无愧地被称为“衣原体之父”。汤飞凡的发现,使治疗沙眼的药物被迅速找到,一度危害全球的沙眼以惊人速度减少。
年国际沙眼防治组织授予汤飞凡的金质沙眼奖章
在攻克了沙眼病毒后,汤飞凡又转向了对儿童威胁极大的麻疹和脊髓灰质炎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纪念他对人类的卓越贡献,年5月,国际沙眼防治组织(IOAT)追授他“沙眼金质奖章”和法兰的奖金;年7月,中国科学院追认他的“沙眼衣原体的分离培养”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成果奖;年11月22日,国家邮电部发行了中国现代科学家汤飞凡的纪念邮票。
年国家邮电部发行的中国现代科学家汤飞凡纪念邮票汤飞凡是湘雅学子中战“疫”功臣群体的杰出代表,他奋战在疫苗研究第一线,拯救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建立起新中国的防疫体系,培养了一批中国微生物学、免疫学骨干,人类将永远记住他。年,醴陵市为他举行了系列纪念活动,出版了专著,生产了纪念瓷,命名了汤飞凡中学、道路、楼栋,建起了供后人参观学习的汤飞凡生平事迹纪念馆和图书馆,中国网络电视台发布了纪录片。年,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将汤飞凡中学挂牌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并有湘雅八年制学生组织的专门团队参与当年湘东水灾所致的灾后防疫工作,使汤飞凡奉献社会的精神得以发扬,让湘雅医学“为人群服务”的理念得以传承。
黄珊琦王云
作者
李宜昕
编辑
段佳玥
审核
余仁哲
责编
csuxyjz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