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HFC
中国北京年3月11日,中国国际心力衰竭大会(CIHFC)暨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年会的次日,学术氛围正浓。在开幕式后的学术论坛上,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健教授,在现场就中国急性心力衰竭(心衰)的现状进行了深入解读。
一.流行病学调查从全球角度看,以心衰为主要原因住院的患者占住院人数的1%~4%或更多,且1年死亡率及再住院率明显高于门诊心衰患者。国内外都有不少住院心衰注册研究,如中国的China-HF研究。该研究为探索我国住院心衰患者的人群特点、治疗情况及终点事件。自年~年共有家医院参加,入选13,例住院心衰患者。结果发现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心衰患者有如下特点:年龄相对较轻,平均64.8岁;BMI较低,平均23.7kg/m2;SBP平均mmHg;高血压、糖尿病和房颤所占百分比更少。中国心衰患者的构成中,只有36%的患者为HFpEF,39.7%为HFrEF,剩余24.3%的患者为心脏出现明显结构性改变,但射血分数未降低。药物治疗上,出院时HFrEF的患者利尿剂有72.2%符合用药标准,ACEI/ARBs为67.5%,β受体阻滞剂为70%,螺内酯为74.1%,但同期住院患者非药物治疗率远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另外,低血压、急性心肌梗死、感染、右束支传导阻滞、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血尿素氮,这些危险因素使得心衰患者住院死亡风险增加。。
二. 理论基础在年中国发布的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基本与国际接轨,一些观点也在欧洲年的相关指南中被采用。对于心衰治疗中最重要的急性心衰(AHF)的认识,也与国外统一。AHF是指心衰症状和体征突然发作或短期内恶化加重,需要紧急住院治疗的、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
AHF常见病因包括:快速或缓慢心律失常/传导阻滞、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急性机械并发症(室间隔穿孔等)、急性肺栓塞等。诱因包括:感染(常见肺部感染及感染性心内膜炎)、支气管哮喘或COPD恶化、贫血、肾脏功能异常、饮食或药物治疗依从性差等。对于AHF患者需要评估患者基础心血管疾病、急性心衰发作诱因、无创监测及血流动力学监测、病情严重程度和分级,以及治疗效果。特别强调应进行多次和动态评估,以调整治疗方案。
治疗上,以改善症状,保护器官,挽救生命为目的。纠正缺O2,维持血压和组织灌注,降低PCWP(肺毛细血管楔压),增加SC(每搏输出量)为目标。治疗原则为利尿、扩血管、强心和防治心律失常。AHF的药物治疗,早期应用静脉利尿剂及血管扩张剂和正性肌力药物。非药物治疗,包括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机械通气、血液净化治疗及其他(ECMO、左室辅助治疗、Impella、心脏移植)。
三. 临床研究近期,关于心衰生物标记物的研究结果显示,ST2在不同随访时间内的预测价值与NT-proBNP相似,且对NT-proBNP的预测有补充作用。另一项生物标记物Galectin-3,对心衰患者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以及心衰恶化死亡的预测有效,但是对于猝死事件的预测,效果不明显。我国虽然已经开展了较多临床试验,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心血管临床试验仍匮乏,下面介绍几项国内开展的相关研究。
托伐普坦研究,评估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托伐普坦治疗心源性水肿(充血性心力衰竭引起的体液储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多中心、安慰剂平行对照研究。结果发现联合托伐普坦,能够更好降低心衰患者的体重,减少患者的容量负荷,且高钠血症比例并不高,只有2%,停药后缓解,无严重事件发生。
另一项正在开展的国际性研究——RELAX-AHF-AsiaⅢ研究,国内现已纳入例患者,这也使得中国患者资料能够在国际性研究及今后临床指导中产生影响。
左西孟旦治疗ADHF(急性失代偿性心衰)的多中心非劣性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增高、呼吸困难症状得到改善、PCWP明显降低。
最新的双重(收缩和舒张)作用靶点药物Istaroxime的研究,证实该药对于收缩性心衰和舒张性心衰都有一定作用。
四. 未来展望未来中国急性心衰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四点:
(1)促进心衰交流:向国外学习先进技术的同时,将我们在心衰治疗过程中的经验分享出去。
(2)心衰数据库平台的建设:通过心衰数据库平台,反馈信息、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3)医患联动管理:通过互联网北京白癜风医院有哪些中药治白癜风的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