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院外自我管理

  心力衰竭(心衰)是由于任何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为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最终转归。尽管医疗科技有很大发展,心衰的疗效有一定提高,但其预后仍然很差,死亡率与恶性肿瘤相当,出院后3-6个月内再入院率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是影响我国公众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院外自我管理可提高慢性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再住院率和死亡率。因此,为了有效管理新确诊或出院后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使其延缓病程进展、改善生存质量、延长预期寿命,慢性心力衰竭的院外自我管理至关重要。一、加强健康教育   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健康教育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主要手段,其内容包括规范化治疗的重要性及对预后的影响,心衰常见的诱因及其预防,病情恶化的表现及自我处理,可能的治疗反应及其自我处理,以及相关就医指导,如随访周期、就医途径、急诊就医等。首先教育患者了解心衰的基本症状和体征,教会患者每天自测体重、尿量、心率和血压。患者如果出现气短、心慌、夜间憋醒、咳嗽加重、咳泡沫样痰、烦燥腹胀,水肿明显加重,血压增高或降低、心率加快或过缓、心律不齐等提示病情加重,应该及时就医。   1、监测体重   体重管理是慢性心力衰竭容量管理的重要措施,教会患者管理自己的体重,体重增加是心衰加重最早期的症状,住院期间找到患者的干体重,教育患者出院后以此为调定点调节。可于每日晨起排空尿液后测量体重(每日同一时间),维持体重的基本平衡。同时监测一天的尿量,如果近期体重增加明显,无论有无不适症状,均应及时就诊。   2、危险因素的控制   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比较清楚,几乎所有类型的心脏、大血管疾病均可引起心力衰竭。因此,在治疗的同时让患者了解自己的心衰的原发病,指导怎样从根源上控制发作。比如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至少每天两次以上静息血压测量,使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并平稳。冠心病患者要根据血管情况实施血管重建,解除心肌缺血导致的心衰加重,并进行有效的二级预防治疗,避免心衰的复发。   3、诱发因素的控制    心力衰竭的常见诱因包括:感染、心律失常、血容量增加、过度疲劳或精神紧张、擅自停药及减量等。应当教育患者避免受凉,预防和控制感染;同时还要避免劳累,避免情绪激动或精神紧张;避免摄盐和饮水过多;要遵从医嘱,不擅自停药、减量或加用其他药物;避免过多过快不适当输液。   4、定期随访   要教育患者每1-3个月进行门诊复查,每个月要复查电解质与肝肾功能,每3-6个月需要复查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其他的检查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来进一步决定。二、运动锻炼   由于心力衰竭的患者总是叮嘱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害怕体力活动可加速左心室功能不全的进程,恐惧运动会导致猝死。其实,限制运动不仅有损于运动能力,导致慢性心衰患者的症状加重和不能耐受体力活动,而且也会产生不良的心理影响。运动治疗是慢性心衰心脏康复的核心和基石,运动康复可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减少反复住院次数,改善患者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合理控制医疗成本。建议心功能分级Ⅰ~Ⅲ的稳定性心力衰竭患者均应考虑接受运动康复,是评定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的金标准,且是制定患者运动处方的依据。三、饮食调节   慢性心衰患者的饮食管理对于心脏康复的实施非常重要,根据患者体重、血压、血糖、心功能、肾功能等情况制定饮食策略,无暴饮暴食,宜少食多餐,以免饱餐增加心脏负担。饮食应少油腻,选择富含必需氨基酸的优质蛋白,如牛奶、瘦肉、淡水鱼等,热量勿高。注意盐的控制盐摄入过多会加重体液潴留,加重水肿,但要注意低钠血症的发生,尤其是服用利尿剂的患者。钠摄入量每天不超过2克。对慢性心衰要教育时刻注意进水量,这个入量不仅仅是指饮水量,而是包括所有进到身体里的液量,如输入的液体,喝的牛奶、饮料、粥,吃的水果、米饭等,保持轻度的口渴状态最佳。由于心衰时胃肠道淤血,教育患者吃易消化食物,并少量多餐,避免饱餐。同时戒烟戒酒。四、服药的管理   长期口服药物治疗是维持病情稳定,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关键措施。要教育患者心衰是应该坚持终生服药的疾病,不得自行停药、改药或者减少剂量。因为是终生服药,要教育患者自行调整基本治疗药物的方法和服药的注意事项。比如出现体重增加,心衰加重的征象,应增加利尿剂的剂量。服用β-受体阻滞剂期间,学会自测心率,及时调整药物用量。五、心理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往往反复住院,这些患者经过一次次诊疗,经历过对心衰治疗期待过后的失望,感到疾病会对自己造成重大威胁,或对疾病的治疗和恢复失去信心。再加上其社会交往受限,劳动能力下降或丧失、职业受限以及生活质量下降。大多慢性心衰患者终身有不同程度的忧郁、沮丧、焦虑、抑郁甚至绝望等心理障碍。适当的心理支持是慢性心衰康复治疗的重要内容。要安慰患者、疏导心理,要给他们一些希望,现在逐渐研发一些更新、更有效的手段来延长其寿命。要鼓励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学会减压、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使慢性心衰患者从支持系统中得到帮助、消除心理障碍。必要时需要精神心理科医师参与治疗。   总之,心力衰竭有其自然转归的过程,无法抗拒,但是改变心衰的进程,让患者带病生存,带病高质量生存的时间越来越长,这就需要患者的自我管理,家庭的管理,社区医生的管理,医院对患者的救治。

——图片来自网络

——文章摘自医学网

赞赏









































北京治疗白癜风比较好医院
看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cdncw.com/xlsjyy/738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