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俗语“千金难买老来瘦”。现在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人都中年“发福”,而很多慢性病也都喜欢纠缠“发福”的人。因此大家也越来越喜欢说“千金难买老来瘦”这句话。但老年人瘦真的好吗?
如果您家里的老年人出现走路缓慢、严重疲劳、体重下降等情况,尤其还伴有不明原因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厌食时,那么应该警惕是否发生了肌少症。
图片源自网络
什么是肌少症呢?
肌少症又称肌肉减少症,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老年综合症,其特征在于肌肉质量、力量和功能逐渐丧失,是导致老年人衰弱、残疾和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肌少症分为3类,即原发性肌少症、继发性肌少症和营养相关性肌少症。原发性肌少症,除年龄外,无其它明显的病因;继发性肌少症,包括身体活动相关性(长期卧床、久坐等生活方式导致)和疾病相关性(心、肺、肝等器官功能衰竭,炎症性疾病,或内分泌疾病等引起骨骼肌质量和功能下降)2种形式;营养相关性肌少症,主要是由于营养摄入不足、胃肠功能紊乱,消化吸收障碍或服用药物造成厌食等引起。
图片源自网络
肌少症有哪些危害?
1、跌倒风险增加
肌少症的特点是骨骼肌质量下降,肌肉内脂肪堆积,导致肌肉力量减弱、肌肉功能减退。由于人体的下肢屈肌衰退较伸肌显著,而下肢肌力的显著减退会直接影响到平衡功能,导致老人易于摔倒。
图片源自网络
2、骨质疏松症或骨折风险增加
随年龄增长的肌肉衰减及骨骼肌结构和功能衰减有许多共同的发病因素。肌肉收缩可刺激骨生长,因而肌肉的体积和力量的减少可导致骨骼中的骨细胞活性降低,且与骨密度也呈同步变化,故肌少症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为正常人群的3倍。骨骼肌衰减后肌肉力量下降,对骨骼的保护作用降低,也是导致骨折发生风险增加的原因之一。
图片源自网络
3、老年人机体功能和生活质量下降
肌少症患者活动减少,提重物能力和下肢负重能力下降,导致老人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可导致住院和死亡风险增加。
图片源自网络
4、慢性病预后不良
研究表明,肌少症与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肿瘤、心力衰竭等疾病的不良预后有关。
肌少症怎么预防?
1、增加抗阻力运动
抗阻力运动可增加肌肉力量,保持肌肉容量。建议每周锻炼3次以上,每次20~30min为宜。由于存在个体差异,建议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
图片源自网络
2、增加蛋白质摄入
蛋白质占肌肉重量的20%,是合成肌肉的重要原料。建议老年人每天摄入蛋白质的量为1.0~1.5g/kg。
图片源自网络
3、增加维生素D摄入
有研究显示,在维生素D水平偏低的人群,增加维生素D摄入可有效增强髋部屈肌的力量。老年人可通过晒太阳、食物摄取或服用维生素等方式补充维生素D。
4、积极控制慢性病
慢性疾病往往伴发炎症反应及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有效控制慢性疾病可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对于保持肌肉容量,维持肌力和肌肉功能有重要作用。
5、药物治疗
胰岛素可促进快肌纤维蛋白质的合成;生长激素可影响肌肉蛋白质的代谢,发挥营养肌肉的作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运动神经元营养作用;性激素(睾酮、雌激素等)能显著促进肌肉合成。当然,这些药物的应用都必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应用,避免滥用和误用。
不动一身病,练错到处伤!
您运动,我护航!
动起来,更健康!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需要科学!
——END——
作者:黄明明,医学硕士,医院治未病中心医师。曾参与国家少年女子、男子排球集训队医疗保障工作。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一切以专业医生的意见为准投稿或转载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