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F心衰指南将作四方

北京看白癜风好专科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以下简称心衰指南)将在心衰的诊断和分类、心衰的预防、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等四个方面作重大更新。这是心衰指南媒体发布会上,杨杰孚教授介绍的相关信息。心衰指南媒体发布会于年6月8日,在东北心血管病论坛(NCF)上顺利召开。

大会主席、医院韩雅玲院士,医院杨杰孚教授,中医院张健教授,医院李新立教授,医院董吁刚教授,医院周京敏教授,医院梁延春教授以及大连医院刘金秋教授等共同出席了本次发布会。发布会上,韩雅玲院士作精彩致辞;杨杰孚教授分享了心衰指南的更新亮点;在最后提问环节,专家对媒体关心的问题一一作答。本次发布会由杨杰孚教授和张健教授共同主持。

更新要点

1.心衰的诊断和分类

心衰指南将根据EF值对心衰进行分类,EF40%为射血分数下降心衰,EF≥50%为射血分数保留心衰;EF在40%~49%之间为射血分数临界值心衰。目前,射血分数临界值心衰的循证医学证据不足,但仍应引起重视。如果对这类患者进行及早干预,将可能延缓心衰的发展。

2.心衰的预防

心衰指南强调,在心衰A、B期时,结合BNP/NT-proBNP水平进行及早筛查,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及早干预,可延缓或逆转心室重构的发生。

3.药物治疗

基于PARADIGM-HF研究,欧美指南都将ARNI列为Ⅰ类推荐,心衰指南也将对此作出更新。如果在使用RAAS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后,EF值仍较低,心率≥70次/分,可应用伊伐布雷定(Ⅱa类)。心衰指南还强调了中药治疗心衰的重要性。

4.非药物治疗

CRT植入仍是心衰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手段,心衰指南将QRS波时限从ms上升至ms。此外,心衰指南还强调了多位点起搏和希氏束起搏在心衰治疗中的作用。

韩雅玲院士:心衰防治难度大,指南更新迫在眉睫

我国心衰发病率不断攀升,死亡率和再住院率居高不下。在过去的数年中,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联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陆续发布、更新了5部心衰诊治指南或共识,对我国心衰的规范化诊治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然而,我国心衰的诊治和管理仍存在一定缺陷,如现有指南与临床实践差距较大,早期筛查意识薄弱,临床漏诊、误诊较严重,治疗不规范,标准治疗药物应用不足,院后随访落实差等等。为了更好的满足临床需求,应对心衰诊治中的问题,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力衰竭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组织的专家组,在杨杰孚教授和张健教授的带领下,对心衰指南进行了全面更新。韩雅玲院士表示,心衰指南将进一步提高我国心衰的整体防控水平,降低心衰的再住院率和死亡率。值得强调的是,指南仅仅提供治疗原则和方向,临床医师在实践中要把握个体化差异,结合临床经验灵活应用。

杨杰孚教授:取临床研究之精华,谱心衰防治之篇章

在过去4年中,国内外不断有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出现,这些证据是心衰指南的重要支撑。经过半年的努力,心衰指南的初稿已经形成,更新要点主要囊括心衰的诊断和分类、心衰的预防、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等四个方面。

此外,心衰指南还强调了多学科团队合作、长期随访在心衰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总之,心衰指南的更新将推动我国整体心衰防治和综合管理事业的发展。

媒体提问环节

1.现有国内外指南对于本次心衰指南的更新有何指导作用?

杨杰孚教授:心衰指南在版的基础上,参考了国外最新的指南内容。但是,心衰指南一定要体现中国心衰患者的特点及循证医学证据。尽管在希氏束起搏以及药物治疗等方面,我国还缺乏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结果,但这些新技术和新药物也将为临床实践提供重要帮助。

2.目前心衰患者发病率及死亡率居高不下,是否与缺乏规范化诊疗指导有关?

董吁刚教授:实际上,我国过去的心衰指南或共识一直在强调规范化诊疗,这点毋庸置疑。心衰发病率高主要与心血管疾病的高发病率有关。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是降低心衰发病率的有效手段。为攻克心衰这座堡垒,我们中国专家也在进行相应探索,争取早日将研究成果应用到临床实践。此外,在心衰管理中应加强患者教育,提升服药依从性。

3.与心衰治疗相比,从源头切断心衰的发生更为重要。心衰指南在预防方面有哪些指导?

周京敏教授:以前,心衰的诊疗更多是从心衰C期开始。心衰指南将从心衰A、B期着手,强调心衰的预防和管理。纵向管理方面,从危险因素到明显的心衰症状,心衰指南将给予相应的防治推荐;在横向管理方面,心衰指南将参考同一时段国际专家对同一问题的认识。就心衰预防而言,欧美指南特别强调心衰生物标志物的应用,这在心衰指南中也有体现。

4.心衰指南与欧美指南有何不同?

李新立教授:欧洲指南在制定过程中兼顾了发达地区与非发达地区的差异,总体来讲相对谨慎和保守。而美国指南则体现了一体化、同质化管理。我国地区发展差异大,在心衰指南的制定中,更要体现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

5.目前我国心衰的非药物治疗现状如何?与版指南相比,心衰指南在非药物治疗方面有何更新要点?

梁延春教授:在器械治疗方面,由于知晓率低,部分患者得不到有效治疗。因此,心衰指南将面向广大心血管工作者,明确器械治疗的适应证。在技术方法方面,除了推荐常规双心室起搏外,以希氏束起搏为代表的新技术也将是心衰指南的更新亮点。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门诊新视野|

《门诊》杂志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cdncw.com/xlsjyy/138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