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我国有超过万的心力衰竭患者,在65岁以上老年人中发病率甚至高达6%,尤其是本身有冠心病、高血压、扩张型心肌病、糖尿病等患者,都是心力衰竭的高危“候选人”,在春夏季需额外注意。
李大伯今年80多岁,患高血压有30多年,平时口服降压药,血压一直控制的还不错,然而就在一周前,天气早晚气温差,李大伯不幸受凉,之后出现头晕、乏力、胃口很差,家人刚开始以为是感冒的并发症,可慢慢的李大伯连走路都开始表现出气急胸闷等状况,这时家人才意识的问题的严重,医院检查。
经过检查,李大伯已经发生心力衰竭。医生表示,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一旦未能早期识别发生,患者往往预后极差,尤其是老年人。“其实,心衰早期还是有一些‘蛛丝马迹’可循的,关键是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医生提醒说,如果家中有人出现了以下一些疾病症状且治疗效果差,特别是老年人,需要警惕是否出现了心衰问题。
1夜间睡觉总被憋醒
如果你在熟睡中突然因为憋气而醒来,之后出现短暂的心慌、气短,坐起来后症状才逐渐缓解等症状,就有额外小心了,这种夜间才有的心悸、气短、胸闷或咳嗽表现,通常是左心衰早期的常见症状。
2
腹泻、腹胀严重
这个症状表现常会被大家误认为是胃肠道问题,其实也有可能是右心衰出现的症状表现之一,主要是因为右心回流血液受阻,静脉压升高,胃肠道、肝、胆等脏器出现淤血,因为表现出食欲不振、恶心、腹胀、呕吐等,严重者则有腹泻、腹胀。
如何加以鉴别?一般右心衰的患者还有下肢浮肿、肝肿大等表现。
3
尿量变少、脚踝浮肿
心衰的病人由于血液回流受阻,导致肾血流不足,最明显的就是患者一天下来尿量变少,而夜尿突然增多,此外,脚和脚踝肿胀也是心衰的常见症状之一,一般情况下,患者平躺一会儿即可缓解,但是若持续肿胀,则要立即就医。
4
软绵绵没力气
在老年心衰患者中最为常见,就是常常感觉到劳累,头晕、嗜睡等,这主要是因为心衰的患者由于血输出量降低,导致脑供血不足引起。
此外,心衰的患者还会表现出一些异常的精神症状,例如烦躁不安、意识不清、幻觉等,主要是水电解质紊乱引起。
一旦发生心衰,家人该如何急救?
专家介绍,家人发现身边的人有心力衰竭后,最关键的急救措施是让病人采取坐位,双腿自然下垂或踩在小板凳上面,这样可以减少回流心脏血量,减轻患者肺部淤血,让病人呼吸顺畅,同时减轻心脏的负担。
1、如果家中备有氧气,可立即给病人吸氧。
2、病人发生心衰后,往往会有濒临死亡的感觉,心情会非常的紧张,这种反而会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因此最好家人在旁尽力安慰,甚至可口服安定等药物,帮助病人减轻这种焦虑感、
3、若家中备有硝酸甘油或消心痛药物可让病人舌下含服,扩张血管,减轻心脏负担。
专家提醒:家中急救的措施只适合多数轻症患者,如果是急性心衰则应该在家中急救的同时,拨打急救电话,前往最近的心衰中心。去医院的途中也一定要保持端坐位,医院。
由于网络环境下,信息的复杂和不对等性,如何高效、精准地找到距离自己最近的心衰中心是很多患者面临的问题。对于急性心衰患者而言,这一点尤为重要。
“心衰中心地图”不仅可以让患者医院一目了然,而且同步上线的小程序能够帮助患者找到离自己最近的心衰中心,按图索骥更加便捷,有助于规范患者的诊疗路径,节省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效率。
使用指南患者通过扫描“心衰中心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