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心衰先控制高血压nbsp4大症状自
心衰
心衰初期由于患者能自由活动,坚持工作,常常被人们忽视,但心衰并不是不能被辨认,下面的信号能为我们辨认心衰提供很好的帮助。
4大症状教可以辨认心衰
1、平常活动量略微大一点,就会感到心慌、胸闷、出不来气。
2、晚上睡党时需垫高枕头,呼吸才感觉舒适,夜间睡眠时会突然胸闷、气短,乃至憋醒。
3、出现干咳的现象,白天或坐着时较轻,而晚上或平卧时则加重。
4、白天尿量减少,晚上尿量增加,并伴随体重增加或下肢浮肿的现象。
防治心衰,从控制高血压做起
如前所述,高血压是心衰重要的基础病因,因此,防治心衰,应从控制高血压做起,具体以下:
1、高血压本身也能加速动脉硬化进程,使冠心病病发危险性增高,而后者是心衰的另外一重要基础病因。因此,为预防或延缓心衰产生,必须纠正高血压病人伴随的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如生活方式、肥胖、吸烟、糖尿病、血脂异常等。
2、严格、长时间、有效控制血压,是延缓和预防心功能不全和心衰的重要手段,也是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条件。所谓有效控制血压,是指通过药物或非药物医治手段,将血压控制达标,即收缩压/舒张压≤/90毫米汞柱。同时,降血压也是毕生医治,有很多没有控制好血压的病人是在多年后查体时才发现心脏已扩大。
3、由于在心衰代偿期,症状可以十分隐蔽或不典型,而在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时,心功能消退已相当严重。因此,尽早检出症状性和无症状性心功能障碍,并进行准确的临床评估并及时医治,对改良预后有重要意义。高血压病人应定期至专科门诊进行全面检查,了解自己的血压控制情况、伴随的其他心血管高危因素或疾病,并在医生指点下积极医治,这对预防和延缓心衰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心力衰竭的饮食调养(1)限制钠盐的摄取
为预防和减轻水肿,应根据病情选用低盐或无盐饮食。低盐即烹调时食盐用量每天不超过2克,或相当于酱油10毫升。全天副食含钠量应少于1.5克。无盐即烹调时不添加食盐及酱油(油食品)。全天主副食中含钠量小于70毫克。大量利尿医治时应适当增加食盐的量以预防低钠综合征。
(2)限制水的摄取
充血性心力衰竭时,患者的液体摄取量一般限制在逐日~毫升(夏季可为~毫升),但应根据病情及个人习惯而有所不同。对严重心力衰竭,尤其是伴随肾功能消退的患者,由于排水能力减低,在采取低钠饮食的同时,更应控制水份的摄取,否则可能引发稀释性低钠血症,致使顽固性心力衰竭。一旦产生稀释性低钠血症,宜将液体摄取量限制为~毫升,并采取药物医治。
(3)调理钾的摄取
钾平衡失调是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最常出现的一种电解质紊乱现象。临床中最常见的是缺钾,主要由于:钾摄取不足(由营养不良、食欲差、吸收不良等造成);钾的额外丢失(由呕吐、腹泻等造成);钾经肾脏排出过量(由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代谢性碱中毒、利尿剂医治等造成);和其他情况,如胃肠外营养、透析等。缺钾可引发肠麻痹、严重心律失常、呼吸麻痹等,并易引发洋地黄中毒,造成严重后果。故对长时间使用利尿剂医治的病人应鼓励其多摄食含钾量较高的食品,如香蕉、橘子、枣、番木瓜等。必要时应进行补钾医治,也可将排钾与保钾利尿剂配合运用,或与含钾量较高的利尿中草药,如金钱草、苜蓿草、木通、夏枯草、牛膝、玉米须、鱼腥草、茯苓等适用。
另一方面,当钾的排泄量低于摄取量时,可产生高钾血症,见于严重的心力衰竭,或伴随肾功能减损和不恰当地运用保钾利尿剂。轻度患者只需控制饮食中钾和钠和停用保钾利尿剂便可,中度或重度高钾血症者,宜立即采取药物医治。
(4)热量和蛋白质不宜过量
一般说来,对蛋白质的摄取量没必要限制过严,每天每公斤体重1克为好。但当心衰严重时,则宜将蛋白质的供给量减少到每天每公斤体重0.8克。肥胖对循环、呼吸都是不利的,特别是当心力衰竭产生时,对肺容积和心脏都有不良影响;而且肥胖还可加重心脏本身的负担。因此,患者宜采取低热量饮食,既可使其体重保持正常或略低于正常水平,又能减少身体的氧消耗,从而减轻心脏的负荷。
(5)碳水化合物适当
每天供给~克碳水化合物较为适合。碳水化合物易于消化(消化食品),在胃中停留时间短,排空快,可减轻心脏受胃膨胀的压迫。宜选食含淀粉及多糖类食品,避免过食蔗糖及甜点心等,以预防胀气、肥胖及甘油3酯升高。
(6)限制脂肪
肥胖者应注意控制脂肪的摄取量。由于脂肪产热量高,不利于消化,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使胃饱胀不适;还能抑制胃酸分泌,影响消化。
(7)补充维生素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一般胃纳较差,加上低钠饮食缺少味道,故膳食应富含多种维生素(维生素食品),可多吃些鲜嫩蔬菜(蔬菜食品)、水果(水果食品),必要时应口服补充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等。
北京治疗白癜风术需要多少钱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专业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