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选择心脏再同步治疗起搏器或除颤器的影响因素分析(作者:樊晓寒、陈柯萍、张澍等)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能有效提高部分宽QRS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生活质量,但心衰患者同时也是心脏性猝死高危人群。目前国内外指南推荐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起搏器(CRT-P)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同时也具备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的植入适应证。在临床实践中二者如何选择,目前尚无指南可参考,相关研究也相对匮乏。
本研究依托国家“十二五”心律失常介入治疗注册登记平台,对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的心衰患者进行了CRT-P/D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该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开放注册研究,纳入了全国15个省、22家医院在年1月至年11月植入CRT-P/D的心衰患者,排除了资料不全及更换脉冲发生器的患者。研究者对患者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及地域资料等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在入选的例心衰患者中,例(52.2%)选择CRT-D,这部分患者中年龄≥70岁的老年患者比例更低(20.6%vs30.0%,p=0.)、左心室射血分数及房室传导阻滞伴发率更低(30.5%vs35.0%,8.9%vs23%,p0.)、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更大(69mmvs65mm,p0.)、抗心律失常药物服用比例及室速室颤、晕厥史比例更高(25.4%vs7.1%,29.7%vs4.1,p0.;16.0%vs9.5%,p=0.)。另外,CRT-D医院年CRT总植入量、医院所在区域GDP也存在相关性:年CRT植入量40例以上、15-40例及15医院CRT-D植入比例分别为54.9%~67.1%、18.8%~35.3%和76.9%~81.8%,而且CRT-D植入比例随着区域GDP的下降(4万亿元,2~4万亿元,2万亿元)而减低(55.6%vs54.5%vs28.9%,p=0.)。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室速室颤史、服用地高辛和抗心律失常药是促进CRT-D选择的影响因素,而合并房室传导阻滞、医院处于低GDP水平省份是减少CRT-D选择的影响因素(表1)。
表1选择CRT-D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
我国接受CRT治疗的心衰患者一半以上选择CRT-D。尽管与欧美相比(68%-86%)还有一定差距,但符合我国目前国情。国内CRT-D选择仍以心脏性猝死二级预防为主,一级预防比例偏低。高龄与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更倾向于选择CRT-P,可能与高龄患者合并症多、CRT-P本身可降低心律失常风险致使CRT-D获益有限有关。此外,经济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CRT-D的植入。
图1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器(CRT-P)组在出现左心室射血分数<25%、室性心律失常史、晕厥病史和QRS时限>ms的比例。
文献出处:樊晓寒,陈柯萍,张澍等.选择心脏在同步治疗起搏器或除颤器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1(1):31-36。
樊晓寒
中医院
赞赏
北京中科医院在哪里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