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最权威的医院 http://m.39.net/pf/a_4364576.html临床证实,糖尿病人易发生心肌梗塞,其发生率比非糖尿病人要高2~3倍,且发生的年龄也比较早。由于心肌梗塞主要的症状是心绞痛,而糖尿病人发生心肌梗塞时却往往表现出无痛性,因而对于那些有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等症状,且多次空腹血糖超过7mmol/l和尿糖阳性、已明确诊断是糖尿病的病人,虽然平时无明显的胸前压迫感和胸骨后的缩窄性疼痛,但心电图报告有心肌梗塞症状和伴有血清胆固醇、脂类、酶类改变,应考虑是糖尿病的不典型和无痛性心肌梗塞。研究表明,糖尿病人因冠状动脉的分支血管、小血管、微血管的病变,导致供应心脏本身的血液减少。在心肌梗塞之前,心脏肌肉就处于低氧状态,耗氧量降低。一旦冠状动脉闭塞,发生心肌梗塞,心肌部分缺血,但心脏肌肉原来消耗氧就少,使心脏肌肉产生代谢有害物质也少,少量有害物质的刺激不足以引起疼痛。由于糖尿病人的心肌梗塞有这样的特点,常给诊断带来困难,造成病情耽搁而导致生命危险。糖尿病人的心肌梗塞虽然表现为不典型和无痛性,但也有一定的前兆症状,比如:心跳加快,心律不齐,低热,气短,呼吸感到困难,咽喉部有阻塞感或突现低血压等。中老年糖尿病人,如发现无其他原因的这些症状,应想到可能是无痛性心梗的症状,此时尽快作心电图检查,血糖、血脂、酶类等化验,以便及早确诊和治疗。对于查不出其他原因而出现下颌部发紧、疼痛、颈部疼痛、咽喉部剧痛等,若突然加重,也要警惕发生心肌梗塞的可能。 有糖尿病神经病变 心脏损害“悄无声息”
有较长的糖尿病史的患者,可能在糖尿病前期对心血管的损害就已经开始。因为这种损害是缓慢发生的,同时可能合并了糖尿病的神经病变,使患者对疼痛的感觉不明显。这种神经病变对于患者来说是很危险的,因为心脏病的疼痛对人体起保护作用。如果一点感觉都没有,一旦发生严重的疼痛,就可能是心肌梗死。由于患者的神经末梢受到损害,感觉迟钝,在平时出现心肌缺血的时候不易察觉,我们称之为无痛性心绞痛。
所以近年来,专家已经把糖尿病看做心肌梗死的等危症,也就是说得糖尿病的危险相当于得过一次心肌梗死,这其中主要原因就是糖尿病极易并发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那么,为何糖尿病,特别是2型糖尿病患者易患心血管并发症呢?这是因为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代谢紊乱性疾病,不仅会影响糖类的代谢,导致高血糖,还会影响蛋白质和脂质代谢,导致脂代谢紊乱和高脂血症,从而导致血管壁损伤、狭窄,诱发冠状动脉硬化,发生冠心病。其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远较无糖尿病患者高,且发病早。
此外,糖尿病患者往往会有胰岛素抵抗,即机体对胰岛素产生抵抗。为了保证血糖的水平正常,胰岛β细胞必须分泌较正常人高几倍甚至几十倍的胰岛素,形成高胰岛素血症,最终导致血糖升高、甘油三酯水平升高、血浆纤维蛋白原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这无一不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同时,糖尿病患者血中葡萄糖浓度较高,糖化血红蛋白增加,使红细胞携氧能力降低,心肌容易缺氧。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黏附性和聚集性增高,血液黏稠度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易发生血栓。
糖尿病性心脏病不易发现
糖尿病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患者早期可能无临床症状,或呈非特异性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头晕、失眠、多汗、心悸等。他们有的容易疲劳,过度活动后出现气促、胸闷、发绀等;多数经常出现心肌缺血的症状,如胸闷、憋气、胸骨后疼痛。糖尿病性心脏病严重时可导致心力衰竭或猝死。
糖尿病性心脏病死亡率较高,但可怕的不是糖尿病性心脏病,而是至今还有2/3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不知道糖尿病与冠心病的密切关系,不知道糖尿病患者除了严格控制血糖外,还要严格控制血脂、血压,及时纠正体内的高血黏、高血凝、高胰岛素血症状况。 年仅38岁的曾先生,尽管两年前就患有糖尿病,可因为症状不明显,他一直没当回事,为应酬,抽烟不减,白酒照喝不误。却不料,几天前,他突发胸闷、冒冷汗,幸亏家人及时发现,医院,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在4小时内给予了PCI手术置入血管支架开通罪犯血管,捡回了一条命。人们为曾先生死里逃生而感刭欣慰之余,不禁要问,过去没有心脏病,怎么会突然心梗?糖尿病怎么会连累心脏呢?……
糖尿病就是心血管病绝非戏言
糖尿病是代谢性疾病,当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胰岛素发生抵抗时,患者的胆固醇向动脉平滑肌细胞的转运增加,增加这些细胞的内源性脂质合成,同时也使血管组织中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活性增加,加速脂质渗入血管壁,形成血管壁粥样硬化斑块。血管壁是胰岛素敏感组织,高胰岛素血症刺激血管中层平滑肌细胞增生,增加血管壁胶原合成,导致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甚至造成血管闭塞。同时,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还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启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易破裂,从而增加血栓发生风险。另外,血糖升高,就会损伤血管内膜;糖尿病患者大部分都有血脂增高,血脂沉积在动脉壁上,导致动脉硬化,动脉狭窄;再加上血液粘稠,血小板的凝性增强。三种因素综合起来,最后导致血管狭窄,导致冠心病、心梗。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改变,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高,糖尿病病人合并心血管病非常普遍,即使是在刚诊断的2型糖尿病病人中,同时合并心血管病的也已占到40%,并随着糖尿病病情的加剧逐渐增多。反过来说,在确诊的冠心病、脑中风病人等心脑血管病人中,有70%病人有高血糖,其中一半已是明确的糖尿病。总之,“糖尿病就是心血管病”这一新理念正在国内外叫响,糖尿病患者易心梗也就不足为奇了。
糖尿病患者如何预防心梗再发
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发作可以导致迅速死亡,虽然支架植入挽救病人生命,但冠状动脉硬化的其他部位病变仍然存在,糖尿病所造成的多种不利因素仍可能使冠状动脉再次梗死缺血,故心肌梗死再发是可能的,而且再发时死亡率很高。那么,应该如何预防糖尿病患者心肌梗死再发呢?
1、合理和有效地治疗糖尿病是关键,必须把血糖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另一方面又不能过猛使用降糖药而诱发低血糖,低血糖时可发生低血压,使冠状动脉血液供应欠佳,亦诱发心肌梗死。因此,一般应掌握在空腹血糖7mmol/L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在10mmol/L以下即可。同时其波动范围应低于4.0mmol/L,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使其发病率控制在最低水平。
2、控制血压在理想水平最好把血压控制在/80mmHg。常用的有血管紧张素转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3、纠正血脂异常,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2型糖尿病者多有脂代谢紊乱,这不但易引发动脉硬化、影响胰岛素作用和脂毒性作用,而且也是增加血液粘稠度的因素。为消除这一不利因素应注意三点:第一是减肥。减肥的要领是控制食量、适当体力活动(不作剧烈运动和负重运动)。其二是避免高脂饮食。高脂饮食后会升高血脂,尤其是在晚餐或夜宵时进食大量脂肪的危害性最大。其三是服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贝特类、菸酸类药物,使血脂下降至安全水平。
4、积极使用阿司匹林。对于40岁以上、伴有心血管高危因素的糖尿病患者,建议应用阿司匹林作为一级预防,也可适当使用其他软化血管和抗凝类药物,如潘生汀、丹参、血塞通等。
5、一定要戒烟,同时使用抗凝治疗,若效果不好,应适当服用氯吡格雷等。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dncw.com/xlsjzd/14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