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最后阶段,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心力衰竭住院率占同期心血管疾病的20%,5年内的死亡率却超过40%,说明预后极为凶险。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重,心力衰竭的发病率还将攀升。加强心力衰竭的基础研究、启动创新、落实转化、改善心衰患者预后和临床实践势在必行!
由南京医院、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力衰竭学组及北京杰凯心血管健康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心力衰竭学术年会,邀请国内外知名心力衰竭专家坐镇,围绕心力衰竭继续教育规范化培训、相关指南解读和风险评估、心力衰竭防治策略等议题,以报告、病例研讨等多种展现形式进行专题讲座,分享国外的不同理念和技术。
22日下午,医院心内科的葛志明教授做了《心力衰竭正性肌力药物的合理应用》专题报告。
在这次报告中葛教授首先明确了急性心衰的治疗目的是减轻症状、降低细胞外容量、改善血流动力学包括降低左右室充盈压和增加心输出量等。并详细介绍了临床现有的四种正性肌力药物和正处于研究阶段、尚未上市的三种新型的正性肌力药物的作用机制和靶点。
之后葛教授又详细介绍了年ESC心衰指南中急性心衰诊疗流程和正性肌力药物的用药指证。并介绍了正性肌力药物的一些最新研究进展。其中,介绍了一篇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心脏医学中心发表在《循环心衰》杂志的临床试验,名为《静注正性肌力药物用于严重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结果》。纳入患者:终末期顽固性心衰的患者,对比多巴酚丁胺和米力农对这些人群预后的影响,结果显示,使用米力农的患者的生存率显著优于使用多巴酚丁胺的患者。
另有一篇美国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市耶鲁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该研究回顾性对比了安装左室辅助装置的患者再发右心衰后分别接受安装右室辅助装置和米力农持续静脉给药治疗,对比这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显著,再发右心衰后接受米力农持续治疗患者的生存率与未发生右心衰的患者生存率相似,并显著优于安装右室辅助装置的患者。
最后,葛教授还介绍了一篇地高辛的最新研究,是我国台湾学者关于地高辛治疗急性充血性心衰患者1年预后的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在血流动力稳定的情况下,使用地高辛的患者1年的无事件生存率劣与未使用地高辛治疗的患者;而处于充血性失代偿状态的心衰患者接受地高辛治疗的1年无事件生存率要优于未接受地高辛治疗的患者。
赞赏
人赞赏
白癜风咨询网北京哪里医院看白癜风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