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肾病,中医肾虚,哪个会引起高

彭洋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710/9168797.html

在之前的高血压知识普及当中,关于中医高血压证型,我会经常提到,肝肾阴虚,肝肾不足,倪师在谈论高血压的时候,也把大多数原因归结为肾。

那么,中医上讲的“肾虚”,西医上所说的“肾病”,哪个会引起高血压呢?今天,我就用一篇文章把这个问题说清楚。

(一)中西医对于肾的认识

中医的肾与西医的肾不是同一个概念。

西医的肾就是老百姓所讲的“腰子”,和输尿管、膀胱、尿道等一起构成了“泌尿系统”,专门负责水液的调节和排泄、清除毒素等。

西医所讲“肾病”指肾脏的器质性病变,包括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继发性肾小球肾炎、遗传性肾病、肾脏细菌性炎症、慢性肾功能不全和尿毒症等。临床上常表现为水肿、蛋白尿、血尿、高血压等。

肾病会引起高血压,也就是肾性高血压,与此同时,高血压会造成肾损害,严重肾功能不全还会影响全身脏器,出现贫血、重度高血压、高血钾、心力衰竭等病症。

中医的“肾”,强调功能作用,涵盖了人体的生殖、泌尿、神经、骨骼等多个系统的组织和器官,主要起调节全身的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基本物质”和“原动力”。

中医的“肾虚”是一个证名,一个症候群,指整体功能低下。多种疾病均可能出现肾虚证,不仅包括西医的肾病,还包括心血管疾病、血液病等,或者仅表现为功能的低下而无实质性的疾病。

肾虚的常见症状有:腰酸腿痛、尿频尿急,头晕无力、失眠多梦,哮喘,腰痛,夜间多尿,便秘,畏寒肢冷,房事疲劳等等。

所以,中医“肾虚”不能等同于西医“肾病”,有肾虚不一定有蛋白尿、血尿、肾衰竭等病症。千万别把中医的“肾虚”和西医的“肾病”弄混了。

(二)肾虚会引发高血压吗?

一般来说,肾虚通常不会直接引起高血压,而是间接引起高血压。为什么这样说呢?

从中医的角度上分析,肝肾同源,肝藏血、肾藏精,肝血依赖肾精的滋养,肾精又需要肝血不断补充,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滋生。肾虚会引起肝脏的血流减慢,供应不足,从而引起血压异常,导致头晕,头痛等临床表现。

例如,肝肾阴虚类型的高血压的症状就有头晕目眩、眼前发黑,颜面发热、耳鸣,腰膝酸软无力。

所以,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患者可以通过中药来调理肾虚,比如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补肾养血的中药;其次多喝水增加体内血流量、饮食清淡、少饮酒、适当地增加体育锻炼,对血压的调节都有所帮助。

综上所述,西医的“肾病”,中医的“肾虚”都和高血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不同的是,在治疗高血压的过程当中,西医是扩充血管,增加血容量,降低血压值;中医是辨证论治,根源在肾,就补肾养肾,调理体质,改善症状。

其实,我在看高血压的过程中,是本着中西医结合的原则,西医快速降压,中医调理身体,逐渐减少降压药的剂量,直至能停药。

#高血压#


转载请注明:http://www.cdncw.com/xlsjyy/164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