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掌上邹平“ 山东省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预计今天白天的最高气温,德州、滨州、东营、济南和淄博五市在37℃左右,其他内陆地区34~36℃,沿海地区31℃左右。 天气预报: 14日白天到夜间,鲁南和半岛南部地区天气多云转阴有小到中雨局部大雨或暴雨并伴有雷电,其他地区天气多云间阴有雷雨。南风3~4级,雷雨地区雷雨时阵风7~8级。 最高气温:鲁西北和鲁中的北部地区34℃左右,其他内陆地区32℃左右,沿海地区29℃左右。 15日白天到夜间,鲁西北的西部、鲁西南和鲁中的西部地区地区天气多云转阴有中雨局部大雨或暴雨并伴有雷电,其他地区天气多云转阴有雷雨。南风3~4级,雷雨地区雷雨时阵风7~8级。 最高气温:鲁西北和鲁中的北部地区32℃左右,其他内陆地区30℃左右,沿海地区28℃左右。 16日,全省天气多云间阴有雷阵雨。南风3级,雷雨地区雷雨时阵风7~8级。 17~18日,鲁西北、鲁西南和鲁中的西部地区天气多云转阴有雷阵雨,其他地区天气多云。南风,半岛地区3~4级,雷雨地区雷雨时阵风7~8级。 19日,全省天气晴间多云。南风,半岛地区4级,其他地区3级。
滨州气象台也发布消息:14~16日受副高外围切变线影响,多雷雨或阵雨天气,高温天气会有所缓解。
而这几天,邹平人民都快出锅了,各种馅的都有
入伏以来
邹平的气温一路攀升
大家纷纷嚷道“热舍咧!”
然而
“热舍咧”并不只是个玩笑
因为真有人因此丧命!
11日,滨州一中年男子因在室外高温环境作业严重中暑导致重度昏迷医院抢救,医院抢救后已清醒,但仍然没有脱离生命危险,目前正在ICU治疗。据了解,11日,医院急诊科接诊严重中暑患者就有4例,其中一例44岁的中年男子死亡,一例58岁的中年男子正在ICU治疗抢救,其余两例经治疗已出院。
近日,全省迎来高温天气,12日、13日,滨州大部分气象观测站超过了39℃,最高气温达到43.3℃,话说这个43℃很有可能就是我们大邹平有木有!
“这个病人送来时体温达到41摄氏度,处于昏迷状态。”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饶胜利说。因严重中暑热射病死亡的44岁中年男子是一名农民工,在11日7:40医院,出现了体温调节中枢障碍,严重的水电解质丢失,高热,循环、呼吸、脑功能等多脏器衰竭,经抢救无效死亡。
“这位病人也是严重中暑热射病的病人,入院后我们初步诊断为中暑热射病,横纹肌溶解症,代谢性酸中毒,并有高血压。”饶胜利说。同样因为严重中暑热射病住院的58岁郭先生也是农民工,医院3小时前正在户外工地上作业时突然出现呕吐,出现意识不清,呼之不应,伴有大小便失禁,肢体抽搐,体温高达41摄氏度。医院抢救后,患者已清醒,但仍然没有脱离生命危险,目前正在ICU治疗。
“热射病”是什么病呢?
我们知道,天气热的时候容易中暑
而中暑也是分好几类的
热射病是中暑最严重的一种:
中暑分为三个等级*(有的书上也分四个等级,)
按严重等级分,
依次是: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
1.热衰竭(又称中暑衰竭,热疲劳)
最常见的一种。多由于大量出汗导致失水、失钠,血容量不足而引起周围循环衰竭。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口渴、皮肤苍白、出冷汗、脉搏细数、血压下降、昏厥或意识模糊,体温基本正常。
2.热痉挛(又称中暑痉挛)大量出汗后口渴而饮水过多,盐分补充不足,使血液中钠、氯浓度降低而引起肌肉痉挛。以腓肠肌痉挛最为多见,体温多正常。
3.热射病(又称中暑高热)
热射病又称中暑高热,以高热、无汗、意识障碍“三联征”为典型表现。高温环境下大量出汗仍不足以散热或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出汗减少致汗闭,可造成体内热蓄积。早期表现头痛、头昏、全身乏力、多汗,继而体温迅速升高,可达40℃以上,出现皮肤干热,无汗、谵妄和昏迷,可有抽搐,脉搏加快,血压下降,呼吸浅速等表现。严重者可出现休克、脑水肿、肺水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肝、肾功能损害甚至昏迷等严重并发症。
热射病之所以危险,是因为人体器官都需要在一定正常温度下才能正常运作,这和各个酶的生物活性及机体代谢有关,而一旦器官损伤造成了,并不是总是可逆,当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时死亡率极高就不难理解了。
热射病从发病原因可分为两种:劳力性热射病和非劳力性热射病。劳力性热射病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内源性产热过多;非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散热减少。
1.劳力性热射病:
多在高温、湿度大和无风天气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体育运动时发病。患者多为平素健康的年轻人,在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数小时后发病,约50%患者大量出汗,心率可达~次/分钟,脉压增大。此种患者可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
2.非劳力性热射病:
在高温环境下,多见于居住拥挤和通风不良的城市老年体衰居民。其他高危人群包括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病、慢性酒精中毒及偏瘫或截瘫患者。表现皮肤干热和发红,84%~%病例无汗,直肠温度常在41℃以上,最高可达46.5℃。病初表现行为异常或癫痫发作,继而出现谵妄、昏迷和瞳孔对称缩小,严重者可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肺水肿和脑水肿。约5%病例发生急性肾衰竭,可有轻、中度DIC,常在发病后24小时左右死亡。
连续高温日,如何预防中暑及“热射病”?1、很多人夏天爱喝含糖饮料,事实上,这是一个误区,酷暑日,汗液里大量流失的是钠离子,因此补含盐的汽水最好。当然,午餐晚餐多喝些汤也能防止脱水。
2、轻薄棉麻着装,外出时着装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少穿化纤类的衣服,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
3、随身携带防暑药,有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的市民别忘了把麝香保心丸等“救急”药品备在身边。
4、喝热水比喝冰水更解热,同理,夏天用热水洗澡,比用凉水洗澡更降体温。
5、尽量避免在阳光直射下工作,工作环境要注意通风,出汗多时及时补充盐开水。
6、大汗淋漓后,切忌喝冰饮料、洗冷水
来源:齐鲁壹点滨州在线
小编再次提醒邹平的父老乡亲们,高温酷暑,切记以上注意事项!如若身体不适,医院就诊!另外,天气预报说雷雨与大风已经在路上,不管准不准,都要有个准备,经历了高温再突然被大雨浇湿也是影响身体健康的!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