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UE-AHF研究者随机选取了23个国家个中心共名心力衰竭患者(平均年龄68岁,名男性)接受乌拉立肽或安慰剂治疗。平均管理时间为6小时。主要研究终点是心血管死亡和临床复合终点的任一分层事件。在复合终点中,患者具有以下五种特征之一:6h,24h,48h,中度或明显的症状改善且无HF恶化或死亡;症状适度改善或者无变化;6,24,48小时症状恶化;持续或恶化的HF在48小时内需IV或机械干预;48小时内死亡。次要终点包括住院时长,再次住院率和生物标志指标。
研究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较,乌拉立肽与注入后48小时内血压的下降、48小时氨基端pro-B利钠肽47%的减少(P<0.)以及肝转氨酶的下降(P<0.)具有相关性。分配乌拉立肽试验组与安慰剂组相比,48小时与药物相关的住院期间心力衰竭恶化事件要少(55Vs87,P=0.)。15个月的随访调查中位数显示,CV死亡率(乌拉立肽:死亡,安慰剂:死亡;HR=1.03;95%,CI,0.85-1.25),分层临床复合分布(P=0.82)以及心肌微损伤(P=0.7)结果两组均无显著差异。心力衰竭患者的30天内再入院率(乌拉立肽,7.1%;安慰剂,7%),6个月的全因死亡率或心血管住院率(乌拉立肽40.7%;安慰剂37.2%,P=0.1)或其他任何次级结果均无显著差异。最后Pocker指出,分配乌拉立肽的患者与分配安慰剂的患者相比,可能更容易患低血压(22.4%vs10.1),但其他不良事件的比率相对较低或相似。
TRUE-AHF研究结果表明,应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乌拉立肽,能减轻充血和降低室壁张力,但并没有减少血管死亡的风险。
来源:医心网
编辑:Nana
转载请注明“医心网”
点击“阅读原文”阅读更多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