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园曾经是康生的宅子,之前是满清大臣盛宣怀的住宅,接下来让我们还是看图说话吧。
1、康生的宅子
就在这个小胡同里,旧鼓楼大街小石桥胡同24号。
在北京,小胡同里藏着不少深宅大院,过去是王公贵族的宅子,解放后成了人民公仆的住所。
人民翻身了,人民的仆人的居住条件当然也要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2、这是院门
这里原来是清朝大臣盛宣怀的宅子。
共产党进城后,国家副主席董必武在这里住了8年。
据说董老嫌这里太大搬走了,年康生搬了进来,一直住到年去世。
康生死后,这所房子起初闲着。后来,我国与以色列进行建交谈判,为了避免谈判走漏风声,就把以色列代表团安排在这里。
再后来,就改成宾馆了。
3、这是介绍原屋主盛宣怀的标牌
盛宣怀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个大名人,著名的洋务运动家和企业家,当过清政府的内阁大臣,正部级干部。
做过不少大事和好事。
他办过铁路、航运、电报、煤矿等企业,创办了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上海交大、中国通商银行、中国红十字会等机构,还做了许多社会福利工作。
他几十年从事慈善事业,组织成立民间慈善机构,发动企业捐款赈灾济贫,做了数不清的实实在在的善事。
年他在上海去世的时候,送葬的队伍从吴江路排到了外滩。
按照阶级分析的观点,凡是封建官僚,都是反动统治阶级的分子,必然是人民的敌人。
然而,盛宣怀的的确确为人民做了好事实事,他显然不是坏人,是善人,人民会永远记住他的。
4、正对着大门,摆了几块假山石,这里还有喷泉。
康生是个很有艺术修养的收藏家,文革期间,他收集了册书籍和件文物,许多宝贝是抄家的收获,也有从国家博物馆包括故宫博物院里拿来的。
许多珍贵的古籍还盖上了康生收藏印。
那时康生是无产阶级司令部的首长,特权大着呢,他想要的东西谁敢不给。
代年初期,在中央重新评价康生期间,北京曾经举办过一个康生所掠夺文物的专题展览,当时看展览的人都惊呆了,一个人掠夺了那么多无价之宝!
5、这个宅子里有楼房也有平房,有长廊还有亭子。
一共39间屋子,两个餐厅。康生两口子住在这里,还算宽敞吧。
老子英雄儿好汉,康生的儿子叫张子石,(康生本姓张),也是革命干部,做过杭州市委书记。
6、这是后院与前院连接的通道。
7、花园不小
中央首长大都喜欢散步,院子小了也不合适。
据介绍这院子里有不少罕见的植物,可惜我不懂植物学,看不出来。
10、院子里还有一片竹林,小径幽静幽雅
11、这房子当初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
现在是宾馆客房,大都是老外住在这里。康生主张解体家庭,但他绝不会解体自己的家庭。他无论调到哪里,是工作还是养病,都带着夫人,还要带着小姨子。据说康生还有吸食鸦片的嗜好,林彪手下的人背地里称呼他不叫“康老”,而是叫“老烟枪”。
12、这里可能是工作人员的办公场所吧。
中央首长不用到办公场所去上班,就在家里办公,这也是中国特色。由此,一大堆人伺候一个人。
15、正房已经没有康生的痕迹了,堂屋里挂着董必武的照片。
我倒是主张这里恢复康生时的原样,把几万册书籍和几千件文物也摆起来,搞一个永久性的展览,让人民亲眼看看康生当初是怎样工作和生活的,一定有教育意义。
16、这是正房的窗外。
17、这个三层楼当初大概是警卫战士的宿舍。
年,康生被中央划为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成员,骨灰迁出八宝山公墓。
康生当年从法国把我伯父毛岸英接到莫斯科,通过在莫斯科共产国际中国代表团驻地的生活与交往,我伯父对康生的印象不错。他自小缺少别人的关心和照顾,康生对他嘘寒问暖,出于人的自然本能,一种亲和力便从心底油然升起。
当前,有一股开国领袖和元老们的后代纷纷写书的热潮。最近,毛泽东的孙儿毛新宇和女儿李敏,也分别写书了。毛新宇的书叫《我的伯父毛岸英》(长城出版社年11月出版),李敏的书叫《我的父亲毛泽东》(辽宁人民出版社年10月出版)。在毛新宇的书中,透露了一些外部所不知的康生与毛泽东和毛岸英也就是与毛家的关系。
过去大家一般只知道康生与江青有同乡之谊,毛江的结合康生有撮合之功;现从毛新宇的书中可以知道,康毛二家关系远不止此,毛岸英从小即是由康生带大的。据此书所记:
康生当年从法国把我伯父毛岸英接到莫斯科,通过在莫斯科共产国际中国代表团驻地的生活与交往,我伯父对康生的印象不错。他自小缺少别人的关心和照顾,康生对他嘘寒问暖,出于人的自然本能,一种亲和力便从心底油然升起。
可见康生与毛岸英关系非同寻常。毛岸英归国(不知是否年随王明、康生、陈云那次乘苏联专机同返,那是被毛泽东称为“喜从天降”的大事),先在中宣部任职。年,去临县参加康生领导的土改小组。书中记载:
康生为了在毛泽东白癜风能否治愈北京白癜风到哪家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