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抗凝治疗效果不佳抗心衰药物对房颤有

抗凝治疗对房颤患者预防红血栓、减少脑梗死风险很重要,但我国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效果并不乐观,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抗凝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

错误用药

在确诊的房颤患者中仍有半数以上在使用阿司匹林预防脑梗,阿司匹林并非抗凝药物,所以对预防房颤引起的红血栓没有效果。

不坚持服药

我国房颤患者口服抗凝药的比例仅占约10%,即使开始服用抗凝药,不少患者也很难长期坚持下去。

比如,传统口服抗凝药华法林会与多种食物和药物相互作用,当血液的药物浓度大幅度波动时就会影响抗凝效果。

由于服用华医院频繁监测INR,所以患者很难长期用药。

新型口服抗凝药

临床上多推荐应用新型口服抗凝药,它与传统抗凝药相比不易与药物和食物产生相互作用,而且也不用频繁监测,所以患者更易长期服用。

切记:血栓类型不同,预防用药也不一样

预防房颤引起的红血栓要使用抗凝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白血栓则要用抗血小板药,错误使用将起不到预防血栓的功效。

抗心衰药物对房颤有效

在一项动物实验中,研究人员首次发现新一代抗心力衰竭药物——沙库巴曲缬沙坦还有另一个作用,就是对房颤、心房电重构及结构重构有积极作用,这项研究使该药的适应症和使用范围得到拓宽。

房颤的发病率在升高

心动房颤(AF)是临床上最多见的心律失常,该病已成为世界性的健康问题,虽然对其致病机制有很深入的研究但发病率仍在不断上升。

学术界认为,房颤主要与心房重构的相关改变有关,尤其是心房结构重构与电重构。目前来看,还没有一种安全可靠的抑制剂能有效遏制房颤的出现。

沙库巴曲缬沙坦能治疗急慢性心衰

沙库巴曲缬沙坦是同时具有脑啡肽酶抑制作用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作用的药物,用于治疗急慢性心衰,可抑制心肌梗死后的心肌纤维化及心肌肥厚,所以被很多《心衰指南》推荐为临床一类用药,沙库巴曲缬沙坦经FDA认证后于年在全球上市。

房颤患者打呼噜要提高警惕

房颤虽然不是致死性心律失常,但会引起脑卒中、心力衰竭等,危及生命,所以发现后一定要及早就医,特别是睡眠时出现打鼾的房颤患者。

打鼾也叫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打呼噜越严重出现房颤的风险越高。

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房颤患者除了电转复治疗成功的可能性低外,药物治疗的效果也较差。

打呼噜怎么办?

如果是轻度睡眠呼吸暂停,只需调整作息习惯,采取减肥、戒烟等措施就能改善。如果是舌根后坠阻塞气道引起的打鼾,可将平卧改为侧卧入睡。

如果是严重的呼吸睡眠暂停及房颤患者,夜间可能就要用小型呼吸机进行持续的气道内正压通气或做咽部外科手术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dncw.com/xlsjys/142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