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心脉隆注射液在急性心力衰竭治

8月18日至8月20日,第15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术会议,在福州中庚喜来登酒店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办,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协办,医院、医院等多家单位承办。大会邀请到两位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教授和葛均波教授,吸引了来自全国的多位专家学者,名医疗专业人士参会。大咖云集,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西医结合对心血管疾病的推动及发展。

在心力衰竭论坛上,来自河南医院心内科的朱明军教授在会上作了题为“急性心力衰竭的中医治疗”的精彩报告。目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心血管重点专科协作组将本病统一命名为“心衰病”:“心衰是指心体受损、脏真受伤、心脉‘气力衰竭’所致的危重病证。以心悸、喘促、水肿、肝大为主证”。急性期多表现为心悸,喘咳不能平卧,口唇、爪甲青紫,甚则烦躁,咯粉红色泡沫痰,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舌紫,脉细数或促。

在中医防治急性心衰的思考中,朱教授提及急则治标,鉴于静脉制剂快速起效的特点,可使用补益类及活血化瘀类的中药注射剂进行治疗,如心脉隆注射液、参附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等。其中心脉隆注射液具有代表性,是具有益气活血、温阳利水之功的小分子生物活性肽类药物,有前期的药理学基础提示其具有多途径心脏保护的作用:能够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肺动脉压及毛细血管压,增加肾血流量有效利尿,同时能够扩张冠脉,增加冠状动脉流量,温和持久地增加心肌收缩力。

近期的研究发现该药物还能够抑制氧自由基介导的心肌损伤,纠正神经内分泌失衡;同时大样本的临床循证医学证据及药物经济学研究也证实了它的疗效和安全经济性,在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体现了一定的价值,并且从药物经济学的研究得出,心脉隆可以降低再住院率和再住院天数,给患者降低了经济负担,值得临床使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dncw.com/xlsjys/136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