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约字,阅读时间大概4分钟。
根据发表在《欧洲预防心脏病杂志》上的研究,全球心力衰竭患者的数量从年的万增加到了年的万,几乎翻了一番。
该分析采用了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数据,调查了个国家和地区年至年间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及其原因。疾病的年龄标准化流行率呈缓慢下降趋势,这表明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数量增长是心衰流行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这项研究揭示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主要差异。研究人员使用社会人口指数(SDI)将个国家和地区按照发展状况分为5类:低、低中、中、高中和高SDI。年至年,心力衰竭的年龄标准化患病率在高SDI国家下降了20.3%,但在低、低中和中SDI国家中则有所上升。
作者表示,在低、低中、中SDI国家中,心力衰竭患病率的上升“是由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和其他不健康生活方式等危险因素造成的”。
年至年间,全球心力衰竭患者增加的数量中有近一半来自中国(29.9%)和印度(16.6%)。该研究的作者Bragazzi(加拿大多伦多约克大学)说:“人口增长,吸烟等不健康行为和空气污染等因素的相互作用可能是其原因。”
心力衰竭的症状会使人衰弱。呼吸短促、疲劳和液体潴留可能限制患者行走、站立、工作及自理的能力。研究发现,自年以来,全世界因心力衰竭而罹患残疾的人数翻了一番,而年龄标准化比率则保持稳定。
不同SDI级别国家的致残方面存在明显差异。高SDI国家中年龄标准化的残疾年数大幅下降,作者将其归功于心力衰竭的预防和治疗优势。在中高和中SDI国家中,这一比率在经历了最初的上升之后,于年开始下降。但是在低和中低SDI国家中,这一比率持续恶化。
作者说:“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中,人们很少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健康饮食、体育锻炼和戒烟)。他们补充说,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许多人都无法获得或负担不起四种基本心血管药物(阿司匹林、-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他汀类药物)。作者说:“这些国家迫切需要采取更有针对性的策略,以减少风险因素,提高心力衰竭医疗保健的可获得性和可负担性。”
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导致心力衰竭的三大原因,占年龄标准化患病率的近四分之三。这一比率也存在区域差异,例如,在南亚和东亚,慢性阻塞性肺病是导致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吸烟和空气污染正是造成这一问题的诱因。
Bragazzi说:“心力衰竭是一个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公共卫生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可以利用本研究提供的数据来为他们的国家设计预防和管理心力衰竭的干预措施。此外,需要开展教育活动,提高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重要性的认识。”
推荐阅读
社会决定因素是评估冠心病风险的关键
益智医疗的经导管泵装置获FDA突破性器械认定
创新路上,每个人都了不起
来源:cardiovascularnews
采编:丛一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