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是临床上的急症,但关于慢性心衰的定义,指南描述并不全面,目前还没有一个关于心肌或心室功能异常、血流、血压、心脏、三维或容积变化的准确值来识别心衰。因此,慢性心衰的诊断目前主要依赖于病史、体格检查和某些辅助检验。临床上我们对心衰的判断也主要是根据患者症状(如是否存在劳累、呼吸困难、心悸、双踝关节水肿等)评价心衰。下面,作者把近年来的指南整理起来,帮助大家更好地诊断慢性心衰。
心功能分级(NYHA)首先说说被广泛使用的纽约心脏病协会提出的心功能分级(NYHA)。这是根据患者步行距离和蹬楼级梯对心功能作出评价的分级方法。具体分级如下:
Ⅰ级:体力活动不受限制,日常体力活动不会造成疲劳,呼吸困难或心悸。
Ⅱ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不适,但日常活动引起疲倦、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Ⅲ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无不适,但低于日常活动的运动量即可引起症状。
Ⅳ级:无法在无任何不适的情况下进行体力活动,休息时即出现。
Boston诊断标准
诊断心衰除了上面所说的NYHA分级,还有一个很著名的标准——美国Boston诊断心衰标准:
中国指南我国的相关指南提到,对于慢性心衰可利用心脏超声以评价瓣膜、心腔结构、心室肥厚及收缩和舒张功能等心脏功能参数,进而诊断心衰。心脏超声能准确地提示各心腔大小变化、心脏收缩功能、心脏舒张功能、心脏瓣膜功能和陈旧心梗迹象。
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收缩末期容积(LVESV)能评价心功能的程度。正常人EF值>50%,运动时EF值至少增加5%,若患者低于这个标准,则可考虑存在心功能不全,主要为收缩功能不全。如进行舒张早期和晚期充盈速度比值(E/A)测量,舒张功能不全时E/A比值降低(<1)。
国际最新指南最新指南除了对上述的指标有描述外,还认为血浆中的心钠肽(ANP)和脑钠肽(BNP)及其前体NT-proBNP的血浆浓度也是评价心衰的标准。血浆肽测定具有非常高的阳性预报值(当血浆脑钠肽正常时,医生应考虑引起患者呼吸困难的其他原因)。下表为总结检查BNP、NT-proBNP的值对心衰可能性的评估。
而新指南推荐BNP/NT-proBNP值在治疗后较治疗前的基线水平降幅≥30%作为治疗有效的标准,如未达到,即便临床指标有改善,仍应列为疗效不满意,需继续加强治疗,措施包括增加药物种类或提高药物剂量。新指南也强调BNP/NT-proBNP值只是作为临床评估的一种补充和辅助方法。
结语如上所述,正确诊断心衰是心衰治疗重要的第一步。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应详细询问病史,通过一些必需的检查发现重要的阳性体征,正确及时地诊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衰。
一个完全的诊断不仅明确心衰的存在及潜在的主要原因,而且应包括可加重或使治疗复杂化的其他因素及疾病的辅助性诊断。这对我们之后对心衰的治疗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完全的诊断常使病人接受不适当的治疗,甚至有可能出现生命危险,因此,工作中我们需要特别细心。
作者:何桂明(医院)
编辑:宸洁、马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