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是第10个“全国心力衰竭日”,今年的主题“从心出发、向心而行”。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我国≥25岁人群心衰患病率1.1%,约为万人,每年新发心衰患者万人。心衰又被称为“心脏病的最终战场”。本期特邀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丁文惠教授详细介绍什么是心力衰竭,以及心衰的预防、诊断、治疗和管理的新理念与新进展。什么是心衰?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指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受损,心排血量不能满足全身组织基本代谢需要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是心血管领域未被攻克的堡垒。心衰发病呈年轻化趋势近年来随着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尤其是高血压、冠心病导致心衰患者持续增多,且呈年轻化趋势。30-50多岁的青壮年由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肥胖、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存在,这种不良的生活方式、以及未控制的血压而导致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发生。心衰有哪些症状?心衰分为左心衰、右心衰和全心衰,常见的表现有:走路气短、乏力、咳嗽、尤其以夜间咳嗽明显,严重者表现为呼吸困难。很多患者前去呼吸科就诊,还有食欲不振、尔有恶心,前去消化科就诊。少尿、下肢水肿前去肾脏科就诊。左心衰较为常见,是以肺淤血导致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右心衰则以体循环淤血导致下肢水肿为主要表现,最终会出现全心衰竭。我国心衰防治现状如何?我国心衰患者往往缺乏规范的管理和随访,存在药物依从性差、自我监测不及时、缺乏疾病相关知识等问题,导致反复住院、生活质量低、死亡率高、预后差,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心衰一旦确诊,应积极配合医生,早期进行规范诊断、治疗和随访,以期改善预后、延长生命。季节对心衰患者有何影响?冬季和春秋换季时节由于天气寒冷或温差变化较大,使得心衰患者易于着凉、感冒、感染而引发心衰急性加重。因此,尽量在此季节的早晚少在户外活动,多保暖。哪些人是心衰高危人群?在我国导致心衰最常见病因是高血压、冠心病,还有扩张性心肌病、瓣膜病,及少见的一些病因如:家族性肥厚性心肌病、淀粉样变性心肌病、法布雷病、结节病等。这些少见的心衰病因多伴有其他器官的损害(如肌无力、手脚麻木、疼痛;肾功能不全;听力或智例障碍等)、或有家族遗传史。心衰的高危人群包括:长期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梗病史、肥胖等人群。这些人群平时需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cdncw.com/xlsjcs/17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