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资料笔记4室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VSD)由胚胎期室间隔发育不全所致,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我国先天性心脏病的50%。约40%合并其他先天性心血管畸形。

一、病理生理

取决于缺损大小及肺血管阻力。左心房血液进入左心室后,一部分从左心室到主动脉至体循环,为有效循环,另一部分则自左心室经室间隔缺损分流入右心室到肺循环,为无效循环。此时两个循环量不再相等,肺循环血流量大于体循环血流量,可分为小型室间隔缺损、中型室间隔缺损缺、大型室间隔缺损缺损3种情况。

二、临床表现

小型缺损可无症状,一般活动不受限制,生长发育不受影响,仅体格检查时听到胸骨左缘第3、4肋间响亮的全收缩期杂音,常伴震颤,肺动脉第二心音正常或稍增强。缺损较大时左向右分流量多,患儿多生长迟缓,体重不增,有消瘦、喂养困难,活动后乏力、气短、多汗,易患反复呼吸道感染,易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有时因扩张的肺动脉压迫喉返神经,引起声音嘶哑。心脏搏动活跃,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III~IV级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向四周广泛传导,可触及收缩期震颤。分流量大时,在心尖区可闻及二尖瓣相对狭窄的较柔和的舒张中期杂音。大型缺损伴有明显肺动脉高压时(多见于儿童或青少年期),右心室压力显著升高,逆转为右向左分流,出现青紫,并逐渐加重,此时心脏杂音较轻而肺动脉第二心音显著亢进。

三、辅助检查

X线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导管检查

四、治疗

室间隔缺损易并发呼吸道感染、充血性心力衰竭及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应及时诊治。20%~50%的膜周部和肌部小梁部缺损在5岁以内有自然闭合的可能,但大多发生于1岁内。双动脉下型和流出道肌部缺损很少能自然闭合,且易发生主动脉脱垂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故应早期处理。大中型缺损和有难以控制的充血性心力衰竭者,肺动脉压力持续升高超过体循环压的1/2或肺循环/体循环血流量之比大于2:1时,或年长的儿童合并主动脉瓣脱垂或反流等应及时手术处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dncw.com/xlsjcs/140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