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2016张健教授解读欧洲心衰指南

罗马当地时间8月28日,在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上,医院心力衰竭中心主任张健教授在丁香园访问中就《年欧洲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进行解读,并对本次会议热点CHART-1研究进行介绍。

指南更新内容

张教授提到,最新版《年欧洲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有以下特点。

第一,明确地区分了急性心衰和慢性心衰区。在急性心衰方面,指南进行了较大改动,特别强调了急性心衰临床评估问题,提出用外周灌注的好坏与否来评价急性心衰患者病情的轻重。另外,指南亦特别重视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第二,在急性心力衰竭处理流程上进行了较大改动。指南强调在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情况下也就是在急诊室急性阶段的处理,也强调了病情在相对稳定条件下的处理方法以及出院后管理。

在急性期阶段,尤其强调了患者在紧急情况下会否出现心源性休克或呼吸衰竭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患者到有条件的CCU或ICU抢救。当病情稳定之后,立即分析病因。

第三,用药期间的血压变化。在旧版心衰指南中提出,应用扩血管药物条件为患者收缩压大于mmHg。而在年的最新指南指出,如果患者没有血流动力学障碍且血压不低于90mmHg,也没有外周低灌注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血管扩张剂。

第四,分期上的改变。对于收缩性心衰和舒张性心衰判定,指南指出射血分数小于等于40%的情况下,称为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射血分数在41%~49%的心衰为射血分数中间阶段降低的心力衰竭;大于50%称为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在以往指南中,并没有明确给出射血分数在41%~49%相关定义。

本次指南更新,更清楚地告诉我们,在射血分数减低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之间,实际上应有个中间阶段。在中国版心力衰竭指南中也曾提出类似概念,并将其射血分数定义在41%~49%之间。

可见,中国专家与欧洲专家在对心力衰竭的理解上是一致的。在最新的指南修定中,指南也更加符合临床实际情况。

另外,在指南中还介绍了一些新的药物,例如对伊伐布雷定及LCZ的推荐等。

张教授表示,最新指南的颁布对我们临床工作有更好的指导意义,在工作中参照新版欧洲指南的同时,国内医生也应仔细研究中国心力衰竭指南,二者相结合才可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工作,推动我国心力衰竭研究事业的发展,真正通过指南来为患者带来最大的获益。

会议亮点CHART-1研究

此外,张健教授对CHART-1研究进行了介绍。在介绍完概况后,张教授表示,干细胞治疗之路还很漫长。科学研究也是喜忧参半,我们需要正确面对问题,一个实验的中性结果并不意味着科学探索之路的停滞,相信在未来心力衰竭研究中,全体同仁会做更多努力,取得更大的成果。

编辑:张秦溪

在心血管时间主页底部的对话框内:回复ESC,即可下载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5部最新指南原文!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进入ESC会议专题。







































白癜风医院电话
北京最权威的治疗白癜风中医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cdncw.com/xlsjby/182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