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世家医脉相承
张治教授专家工作室揭牌后记
张治,年小学毕业于高邮县城北小学,年高中毕业于高邮中学,年大学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苏州大学医学院胸心外科专业,师从江苏省医学会心胸外科主委沈振亚教授;医院胸外科工作;医院胸外科进修学习,师从中国胸腔镜第一人王俊院士;年去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医学院做访问学者;年南京医科大学肿瘤学博士毕业,师从江苏省肺癌治疗权威,江苏省医学会胸外科主委许林教授。
现为医学博士;南京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江苏省科教强卫工程“青年医学人才”,中华医学会江苏省分会胸外科专业委员会微创学组委员,擅长胸腔镜微创手术,尤其是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
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到本世纪二十年代,跨越了近百年,张氏家族几代人深耕杏林,医脉传承,天下大同,医心为公,为高邮人民的健康开新篇、谋福祉。祖父母:张厚诠、陶锦云夫妇
01张厚诠(-),江苏扬州人。民国22年(年),他从上海仁济医学专科学校毕业后,偕妻陶锦云至高邮县医院,在高邮首设病房,收治住院病人。民国23年,在高邮首行截肢手术,成功为一化缘和尚截除左臂。民国28年秋,日军占领高邮县城,医院至临泽镇行医。民国31年,返回县城,在北门外医院。民国24年,聘请张铭医师采用“递减疗法”,辅以葡萄糖、硫酸镁等药,开展戒毒业务,戒毒医院。他是民国时期高邮有影响的西医界人士,为高邮县西医公会发起人之一,诊疗细致严谨,服务热情周到。解放战争时期,多次为共产党地下工作者购买药品,运往解放区。新中国建立后,医院业务有新的发展。年,他当选为县医务工作者协进会副主任委员。年,发起建立禹王联合诊所。年,禹王联合诊所与私立第十六联合医院(医院前身),他为该院负责人。是年,至城镇公社卫生院工作,为该卫生院建设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出自《高邮市卫生志》
医院
民国22年(年),张厚诠、陶锦云夫妇在高邮城当典巷开办医院。诊疗业务以西医外科为主,擅治枪伤骨折。民国24年,迁至新半斋(今高邮镇中山花苑后),有房屋13间,设床位8张,小型手术室1间,备有黄包车1部供出诊使用。民国28年10月,日本军队侵占高邮城,张厚诠离开县城至临泽镇,医院被日本军队改为慰安所。民国31年,张厚诠返回高邮县城,在北门外医院,新建房屋23间,增设化验室,为当时高邮医院。年1月,张厚诠夫妇组建禹王镇联合诊所,医院停办。
高邮西医的兴起·在高邮开设西医诊所
一九三三年,医院学习四年后,经过旧政府内政部卫生署检验合格,领有医师证书。同时,陶锦云亦在上海惠生产科学校毕业。当时的社会,没有分配工作的制度,须自谋出路。因此,我们自筹部分医药器材,医院。开业前夕,备办酒席两桌,邀请本地士绅及报界人士,以示联络。那时,高邮城的西医,只有西门周绍康,熙和巷倪跃先,百岁巷吴少尊。医院,仅是间把房子,放点药瓶而已,根本名不符实。我们踏入社会大门,目睹“烟、赌、娼”三害泛滥,剥削阶级终日吞云吐雾,晨昏颠倒,走马章台,荒淫无度,因此花柳病盛行。西医的主要业务是为患者注射“六六六针”,索取较高报酬。医治其他疾病,收费也较昂贵。我们初到高邮开设西医诊所,服务周到,收费低廉,受到贫苦病者欢迎。次年,因房屋不敷应用,即迁至新半斋(现电影院宿舍),添置设备,附设病床,业务蒸蒸日上。
出自《高邮文史资料第二辑》,作者:张厚诠
新法接生
新中国建立前,境内孕妇分娩普遍由接生婆接生或自产自接。分娩时采用蹲式、坐式,多以碎瓷片割脐带,产妇阴道裂伤、产褥感染和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很高。民国22年(年),医院始行新法接生。高邮南门外麦庄崇宗庆之妻难产,生命垂危,医院陶锦云用穿颅术,取出脑积水胎儿,产妇得救。为此,崇家雇军乐队,送匾额至医院致谢,轰动全城。民国35年,县卫生院开展新法接生。民国36年,该院作产前检查74人次,产后家庭访视人次。20世纪40年代末,境内产妇死亡率约10%,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在30%以上。
新中国建立初,新法接生迅速在全县推开,20世纪50年代末实现普及。年,县卫生部门贯彻落实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和第二次全国妇幼工作座谈会精神,把改造旧产婆,训练新法接生员,推广新法接生,作为妇幼卫生工作的中心任务。县卫生院举办两期接生员训练班,每期33天,讲授新法接生知识,推行“一躺三消毒”(躺着分娩,消毒断脐用具、产妇会阴、接生者手部),贯彻落实接产管理规章和奖惩制度。年,县卫生院设妇幼保健组,重点指导新法接生工作,县卫生科对受训产婆进行业务考核,城区和车逻区高谢乡、贤良乡、武安乡先后建立接生站,全县训练新法接生员人。年,县内各大队均配有接生员,新法接生在全县普及。年,全县新法接生人次,战产妇总人数的80%,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下降至1%。
出自《高邮市卫生志》
02陶锦淳陈智慧
陶锦淳,张厚诠之小舅爷,医院伤骨研究所所长,曾到过日本、西班牙、摩洛哥等国访问、工作。擅长手外科,是全国手外伤小组九名成员之一,主编和出版多部医学著作。对病人热情负责、服务周到,其医德医术在沪上享有盛名。陈智慧,陶锦云之二弟媳,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担医院眼科主任期间,从—年为刘伯承元帅会诊两次,然后担任刘帅的保健医师一年零五个月。父亲:张耀生
03张耀生,年南京医学院毕业,曾在界首、临泽工作过,医院外科主任。擅长骨科,为许多病人解决了很多痛苦,业内人谓其为“高邮骨科的开创者”,《高邮日报》曾经专题报道,号召大家“远学孔繁森,近学张耀生。”近日,张治教授工作室和胸外科多学科诊疗(MDT)办公室在我院正式揭牌,标志着从张家、从高邮走出去的这位专家、这个团队,又回到了家乡,更方便广大邮城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得到省级水平的诊疗服务,医院切实实现“中医水平站在前沿,现代医学紧跟得上”的又一创新有力的举措。—END—医院医院编审:施福琴
编辑:周桢琦
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