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歌词、小说、电影里,乃至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用“心碎”来形容自己的伤心、哀痛。
实际上“心碎”并不只是比喻和形容,它真的存在!!!
近日,33岁的王女士(化名)因胸痛、反酸恶心呕吐到杭州医院急诊科就诊。
近日,33岁的王女士(化名)因胸痛、反酸恶心呕吐到杭州医院急诊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史得知,王女士3年前怀孕时,曾因医院救治,血肌钙蛋白值在20-30ug/l范围内,胸痛平息后回家,平时随诊监测血肌钙蛋白,一直处于正常值。一天前,与丈夫大吵一架后,持续出现胸痛胸闷、恶心呕吐等症状,医院就医。
入院后予以常规生命体征监测,采集血标本示肌钙蛋白35ug/l,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室性早搏、室性逸搏、低电压,心脏冠脉造影示弥漫斑块,心尖底部类球样改变,主支未见明显狭窄,经心内科等专科医生联合会诊,最终诊断为“心碎综合征”。
明确病因后,医生劝王女士平复心情,并对其进行了进一步治疗。
“心碎综合征”是什么?
“心碎综合征”也可以称之为“应激性心肌病”。它不是指心真的碎了,只是痛起来的感觉像心碎了一样。一般是指在受到巨大的精神刺激或者强烈的情绪变化时,心脏承受不了而致病,常见症状为急性胸痛、呼吸困难、晕厥、恶心等类似心脏病的症状,严重患者可能出现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这种疾病多发生于中年女性,男女患病比例大约为1:9。由于此类患者在左心室造影中显示收缩末期心室基底部室腔内径细窄,而心尖部却明显圆隆外膨,就像日本渔民用来捕捞章鱼的篓,因此又将其命名为“章鱼篓心肌病”。
“心碎综合征”后果严重吗?
“心碎综合征”的症状虽然严重,但是危险性相对不大,一般数周或数月后,随着病人情绪平复,同时进行适当的对症治疗,其心脏功能通常可恢复正常,大多数患者能够完全康复,但是对于继发的患者或者心脏有基础疾病的患者,预后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此外有极少数患者在急性期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比如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甚至有死亡风险。大家不能放松警惕,要提高对于这种疾病的早期重视。
“心碎综合征”怎样治疗?
在发病的急性期,主要针对相关并发症来进行支持性治疗,比如对于心源性休克患者可以采用机械辅助治疗;对于心室血栓形成的患者需要用抗凝药物;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如室颤发作应立即进行电除颤、心肺复苏等。
在病情进入稳定期后,依然提倡长期的预防性治疗,建议患者对于情绪剧烈起伏、外伤或疼痛、巨大生活变动等相关诱因加以管理,尽量避免;有情绪控制障碍的患者可以借助于心理学的专业干预来稳定情绪。每3-6个月定期到心内科门诊随访,复查心电图及心脏超声,评价心脏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以评估治疗效果。
时下,人们都爱讲养生之道,其实养生之道的关键在于养心。平和的心态,能为人的免疫系统及时补充营养;而烦躁的心态则会侵蚀集体的免疫系统,情绪的平稳管理是养心护心的关键。
“不乱于心,不畏于情”,控制情绪,小心大悲大喜,希望大家都能拥有健康而且强大的心脏。
来源:医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