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致顽固性心力衰竭一例
作者:陈洁张竹林郝晋琳马秀瑞张丽贞杨冠蕊苗状状李天亮吴江
文章来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46(1)
患者女性,56岁,主因"活动后胸憋、气短3个月"就诊,先后于我院住院2次后确诊。患者于年1月始出现活动后胸憋、气短并进行性加重,逐渐出现颜面部水肿,继而夜间不能平卧,2月8日入外院,行心脏核素检查示左心室腔略增大,左心室心肌血流灌注未见明显异常,诊断扩张型心肌病,给予对症治疗。
3月3日以来症状进一步加重,于3月10日第1次入住我院。既往史:发现血压轻度升高1年,曾间断服降压药。生育史:G2P1,生育1子,无自发性流产史。家族史:母亲65岁患皮肌炎,发病6个月后死亡。入院体格检查:血压80/60mmHg(1mmHg=0.kPa)。高枕卧位,双侧颈静脉充盈,心界扩大,心率80次/min,心音低钝、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无水肿,四肢皮肤温度低。
入院心电图:窦性心律,广泛导联QRS波群低电压(图1)。血气分析:pH值7.54,动脉血氧分压(PO2)70mmHg,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29mmHg,血氧饱和度(SO2)95%。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0ng/L。
超声心动图: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53mm,右心房内径(RA)53mm×53mm,右心室前后径(RV)32mm(横径50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2%,左、右心室壁运动弥漫性减弱,三尖瓣关闭不全(重度),右心室内可见18mm×38mm高回声团块(图2A)。
心脏磁共振及钆延迟增强扫描:右心房和左、右心室扩大,左、右心室心肌异常多发延迟强化灶,心肌受累改变,右心室内血栓形成可能(图3)。
CT肺血管成像(CTPA):左肺上叶舌段肺动脉栓塞(图4)。住院期间予改善心功能治疗,气短略减轻,于3月31日出院,出院诊断:心力衰竭原因待查:扩张型心肌病?右心室血栓,肺栓塞。给予口服华法林、托拉噻米、螺内酯、氯化钾缓释片治疗。
图1:患者3月10日入院时的心电图(窦性心律,心率80次/min,广泛导联QRS波群低电压)
图2: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表现(2A为3月24日的检查、2B为4月26日的检查,四腔心切面图示右心室血栓形成;2C为5月2日的检查,右心室血栓消失)
图3:患者心脏磁共振钆延迟增强扫描图像(3A为四腔心切面、3B为短轴切面,均显示室间隔、左心室前壁、下壁及侧壁可见肌壁间斑片状及线样强化,室间隔中段可见透壁强化,右心室侧壁及右心室心尖部心肌可见线样强化;3C示右心室心尖部血栓形成可能)
图4:患者CT肺血管成像结果(左肺上叶舌段肺动脉栓塞)
图5:患者皮肤表现(5A为网状青斑及趾端紫绀改变,5B为指端紫绀改变,5C为后期趾端坏疽表现)
出院后患者卧床、不能耐受任何活动、仍感气短,4月7日出现四肢末梢紫绀疼痛,4月8日第2次入住我院。体格检查:血压90/60mmHg,浅表淋巴结不大,双肺呼吸音清,心率90次/min、律齐、心音低钝、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全腹无压痛,足部皮肤网状青斑,四肢指趾端紫绀(图5A),双下肢无水肿。
入院后血小板、血糖、血脂、肌钙蛋白均正常,肿瘤系列大致正常。NT-proBNP.0ng/L。国际标准化比值(INR)3.68,D-二聚体.0μg/L。
超声心动图:LVIDD50mm,RV30mm,LVEF29%,右心室内可探及2个大小分别约22mm×14mm和16mm×12mm的高回声团块(图2B)。
双上肢动静脉彩色超声:双上肢动脉血流速度减慢,双上肢深静脉未见明显异常。
双下肢动静脉彩色超声:双侧下肢深动脉血流速度减慢,右侧股浅静脉等回声,血栓形成可能。
风湿免疫学指标:抗心磷脂抗体17.4RU/ml(正常值12RU/ml),抗β2糖蛋白Ⅰ抗体IgAGM21.75RU/ml(正常值20RU/ml),抗核抗体(鼠,猴肝,Hep-2)(ANA)1∶CS(正常值1∶),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阴性,抗ENA抗体阴性,抗Sm、抗SSA、抗SSB、抗Sc1-70、抗Jo-1、抗RNP、抗nRNP/Sm阴性,周边型(p-ANCA)及胞浆型(c-ANC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阴性;抗U1-snRNP、抗PM-sc1、抗Mi-2和抗Ku等均为阴性。
于4月25日明确诊断: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APS),心肌损害,心脏扩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Ⅳ级,右心室血栓形成,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趾端坏疽。
入院后给予华法林抗凝及强心利尿改善心功能等治疗,于4月26日始给予羟氯喹mg2次/d口服,地塞米松10mg/d静脉注射3d;4月29日甲泼尼龙琥珀酸钠mg/d静脉滴注3d,此后80mg/d治疗,7d后改为口服泼尼松60mg/d(并以每周减少5mg剂量逐渐递减至维持量)。
5月2日复查超声心动图:LVIDD51mm,RV27mm,LVEF28%,右心室血栓消失(图2C)。患者气短症状基本缓解,四肢皮肤温度改善,指趾端紫绀减轻,趾端坏疽范围局限(图5B、图5C)。
5月13日好转出院,口服华法林、托拉噻米、螺内酯、泼尼松、羟氯喹治疗。出院后1个月复查一般情况可,血压偏低,不能久坐,超声心动图示LVIDD52mm、RV27mm、LVEF32%。7月18日夜间患者气紧乏力精神萎靡,次日晨在家中死亡。
(未完待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