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医学之声作者:高丽丽
可致心衰的药物及心衰慎用的药物
心力衰竭是多种原因导致心脏结构和/或功能的异常改变,使心室收缩射血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而引起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耐量下降(呼吸困难、疲乏)和液体潴留(肺淤血、体循环淤血及外周水肿)。原发性心肌损害和异常是引起心力衰竭最主要的病因,此外非心血管疾病也可致心力衰竭,其他还包括应激、心脏毒性药物等。心脏毒性药物对心肌细胞有毒性作用,引起心脏损害,进而致心力衰竭,且心力衰竭时使用也需谨慎,如非甾体消炎药、糖皮质激素、抗心律失常药、α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CCB)、磷酸二酯酶抑制剂、降糖药、抗肿瘤药、抗抑郁药、减重药等。
一.非甾体消炎药(NSAIDs)
NSAIDs通过收缩血管引起心力衰竭症状恶化及使心力衰竭加重,也可引起水钠潴留,并可致肾功能损害,且能增加ACEI、ARB或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致肾功能下降的风险,应避免使用。
二.糖皮质激素
可引起水钠潴留,使用前应权衡用药的获益和水钠潴留所导致的不利因素。
三.抗心律失常药
①大部分抗心律失常药为负性肌力作用,可导致心力衰竭恶化,其还有促心律失常,尤其是I类抗心律失常药,应避免使用。
②合并室上性或室性心律失常的射血分数降低性心力衰竭(HF-REF)者禁用决奈达隆,其可增加中、重度心力衰竭者的死亡率。
四.α受体拮抗剂
如多沙唑嗪、哌唑嗪等,可能引起心力衰竭恶化。
五.钙通道阻滞剂(CCB)
大多数CCB(除氨氯地平、非洛地平外),其为负性肌力作用,可引起心力衰竭失代偿和死亡率增加,应避免使用。
慢性HF-REF者若使用某些CCB,尤其是短效的二氢吡啶类,及有负性肌力作用的非二氢吡啶类如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因其不能改善患者的症状或提高运动耐量,短期治疗可致肺水肿和心源性休克,长期应用会使心功能恶化,死亡危险增加。
注:心力衰竭者伴有严重高血压或心绞痛,其他药物不能控制需用CCB,可选择氨氯地平或非洛地平。
六.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西洛他唑是扩张动脉血管作用的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因其他的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的研究显示,充血性心力衰竭者使用此类药物会增加死亡率,故建议心力衰竭者避免使用。
七.降糖药
双胍类禁用于急性心力衰竭伴缺氧情况。
噻唑烷二酮类(罗格列酮、吡格列酮)可引起水钠潴留,使心力衰竭加重并增加心力衰竭住院的风险,禁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者,避免用于慢性心力衰竭者。
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心力衰竭时应慎用或禁用。
八.抗肿瘤药
①蒽环类化疗药如阿霉素、柔红霉素、米托蒽醌、表阿霉素等,有心肌细胞毒性作用。
②分子靶向治疗药如针对HER-2/nu原癌基因产物的人/鼠嵌合单抗曲妥珠单抗、某些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如舒尼替尼、贝伐单抗、索拉非尼,和蛋白酶体抑制剂如硼替佐米和卡非佐米等,可靶向肿瘤组织并易损伤心肌,致心肌病。
九.抗抑郁药
三环类抗抑郁药可能引起低血压、心衰恶化和心律失常。
十.减重药
西布曲明,是一种减体质量的药物,其可引起心肌病,在心衰患者中禁用。
他还包括麻醉药、可卡因、安非他命、酚噻嗪类、二甲麦角新碱、麻黄素、促同化激素类、羟氯喹、氯氮平、儿茶酚胺等。
参考文献:
1、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8(9):19-66
2、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46(10):-3、中国急性心力衰竭急诊临床实践指南()[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6(12):-
4、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42(2):98-
5、中国扩张型心肌病诊断和治疗指南[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34(5):-
-END-
/相关阅读/
·细数近年治疗心衰的新药,你了解哪个?
/推荐阅读/
·这样教你看心电图,没有理由看不懂!
欢迎大家把您的心得,故事,知识,分享到医学之声!投稿邮箱:v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