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活动后气喘是心衰病人的常见症状之一,不少病人就开始疑惑了:得了心衰是不是就不能运动了呢?生活中他们谨小慎微、不敢运动,甚至把卧床休息作为治疗心衰的常规治疗之一。
其实,心衰的病人可以适当运动,长期卧床反而对病人不利:长期卧床休息会导致肌肉废用萎缩、褥疮、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等,而适当运动不仅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增加心肺功能储备,避免褥疮和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还能延缓心力衰竭的发生,延长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寿命。活动应从小量活动开始,一次约20-30分钟,宜在饭后2-3小时或饭前1小时进行。
当病人处于心衰发作急性期时,应以休息为主,运动会增加心脏负担。但是当病情稳定时,就可以适当运动了。开始可在家人的陪同下做一些室内运动例如室内慢走,如果可以耐受,则可移至室外运动如室外散步,散步距离可以逐渐增加,并辅以四肢和关节的运动。
当然虽然心衰病人可以适当运动,但是过于激烈的运动或者暴发性的运动易导致病人血压增高、心率增快,增加心脏负担。所以应当注意运动强度不易过大,特别是一些显著升高血压、增快心率的激烈运动如短跑、打篮球等;还有一些暴发性运动如突然跳跃、提重物、抱小孩、启酒瓶盖、转体等等。
(1)有氧运动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的主要形式。有氧运动种类包括走路、踏车、游泳、骑自行车、爬楼梯、太极拳等。
(2)运动强度可根据心率为标准确定:建议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目标心率从50%~60%最大预测心率(HRmax)开始。最大预测心率(HRmax)计算公式为:HRmax=-年龄(岁)。
(3)运动时间为30~60分钟,包括热身运动、真正运动时间及整理运动时间,针对体力衰弱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建议延长热身运动时间,通常为10~15分钟,真正运动时间为20~30分钟。
(4)运动频率为每周3~5次。
运动过程应监测症状变化:适当的运动会使病人运动时和运动后感觉身心舒畅、精力充沛;但是如果病人在运动中出现过度疲劳、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头痛、恶心、面色苍白等一些症状时,提示心脏可能无法承受此运动量或运动强度,需要立即停止运动并充分休息,休息仍不见好转则应进行治疗。
运动的前提是安全,安全运动会使“心”更健康!
让我们运动起来,让心脏更健康!
心内一
心内二
心内三
医院心血管内科患者服务平台:服务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宣传心血管疾病防治知识、服药指导、健康知识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