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体重200斤,指标正常,是健康的胖

深夜,在文章的回复区,我曾看到这么一个问题。“请问有没有健康的胖子?”本文为“心路星尘”原创很平淡的一句话,但我却感到了提问者淡淡的忧伤。我大抵是郁闷了,横竖都睡不着,坐起身来泡了一杯茶,这悲伤没有由来,黯然的看着电脑上的文章,一篇是我的,另一篇也是我的。(ps:鲁迅体)我默默的想:我写了这么多,她居然没看见。很多人都听说过一句话,胖点没关系,健康就行。前些天聚餐,有位体重斤的朋友坐在那里大碗吃饭,大口吃肉,大杯喝酒。36岁的他幸福的说:除了血脂、尿酸高一点,其他体检指标都正常,上天给了我一个圆润的身体,我要用他去寻找美食。这会是健康的胖子吗?年一项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JAMANetworkOpen上的大型研究,纳入了名代谢健康的中国成人,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健康超重人群的血糖异常的风险升高%,血压偏高的风险升高73%。英国伯明翰大学的研究人员花了5年多的时间,对万人进行“健康型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最后发现:代谢健康但体重超重的人群在5年后发生冠心病、心力衰竭的风险分别升高49%、96%。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年)指出,肥胖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比正常体重者增加了2倍。在我门诊,有不少14~30岁的年轻高血压患者,大多数都超重或肥胖。有研究显示,肥胖青少年的动脉血管,其实在10多岁时就开始逐渐僵硬了。所以,健康的胖子也许可以短时间存在,但长期的超重会对身体,尤其是心脑血管带来沉重的负担。那什么情况下,我们认为步入了肥胖的领域呢?先来认识下这个概念:BMI(体重指数),指用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得出的数值,是目前国际上最常用的衡量人体肥胖程度的标准之一。BMI超过24为超重,超过28为肥胖。据年统计,我国成人超重率为32.4%,肥胖率为14.1%,也就是说每10人有4个体重“超标”。目前多项国内外大型临床研究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在4-10年后,代谢健康的胖子有33~52%会变成代谢不健康的胖子。简单的说,肥胖和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联系密切,还可能引起呼吸、消化、运动系统障碍,并且和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相关。人物与内容无关那么,既然大多数的肥胖并不健康,我们是不是应该尽快把它减到正常呢?也并非如此,初期减重目标先控制在自身体重的5-8%,关键在于长期坚持,不能急于求成。减重最关键的两大法宝就是:饮食控制和规律锻炼。首先是饮食控制。建议限能量平衡膳食,不能只吃碳水化合物(米、面等),而忽视了其他的营养成分,一般碳水化合物占50~60%,脂肪占20~30%,蛋白质占15~20%。控制碳水摄入,保证蛋白质,严格限制脂类。少吃油炸的食物,补充适当的肉类,多吃蔬菜,适量低果糖水果,尽量少选择升糖指数高的食物和水果。比如:薯片、可乐、奶茶、糖果、炸鸡、肥肉等等就要尽量少吃。另外,现在流行的低碳饮食、代餐、高蛋白饮食、轻断食等等方法对减肥有一定的作用,但可能导致营养代谢紊乱,增加全因死亡风险,一般不适合长期使用,需要在医生或营养师的严格指导下进行。第二就是规律的锻炼。运动能够控制肥胖,这点大家都知道。但我们强调的是要规律的运动,否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可能会适得其反。尤其是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更应该循序渐进,而不是寄希望于短时间爆发,把体重降得太快。一般建议健走、慢跑、游泳为首选。对于工作需要久坐的人群,每一个小时建议站起来活动片刻,并适当进行拉伸运动。每周中等强度运动3~7次,每次30~90分钟,需要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相结合,抗阻训练可以隔天一次,锻炼核心肌肉群,减少体脂含量。减肥并不容易,有不少朋友觉得喝口水都会胖,有些朋友盲目的节食和不适当的运动,不但事与愿违,反而导致健康受损。对于部分肥胖患者,单纯依靠生活方式的干预,可能难以达到预期效果,那么这时可能就需要联合一些药物作为辅助治疗,帮助排油减重。例如:赛乐赛奥利司他胶囊,这是一种胃肠道脂肪酶抑制剂,可以阻断人体对脂肪的吸收,随餐一粒服用,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胖子都会生病,如果血压、血脂、血糖、尿酸都正常,也没有内分泌失调(月经紊乱,不孕等)、脂肪肝、骨关节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等等,那么暂且可以算是一个健康的胖子。但是,健康的胖子并不容易长久维持,更常见的是奔走在通往疾病的路上。如果对肥胖置之不理的话,疾病可能会迟到,但更可能不会缺席!参考文献:1、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王友发,薛宏.《中国肥胖预防和控制蓝皮书》解读及中国肥胖预防控制措施建议2、中华糖尿病杂志《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年版)》本文为“心路星尘”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如需转载请留言联系并取得授权!更多有声科普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cdncw.com/xlsjzz/1795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