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复脉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脑钠肽

让白癜风患者直面异样眼光 http://m.39.net/pf/a_6185648.html

作者:杨丽莉,医院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因各种心脏疾病致使心脏舒张收缩功能不全,导致心排血量无法满足机体代谢需求进而出现体循环或肺循环淤血的一种综合征。该病具有发病率高、预后差、病死率高的特点。西医治疗CHF主张采用改善血流动力学(强心、利尿、扩张血管)联合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β。但在临床治疗实践中,西医常规治疗依然存在药物毒副作用大、患者耐受差等弊端。中医在治疗心力衰竭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本研究观察了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粉针联合西医治疗CHF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年1月—年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CHF患者例,西医诊断符合《内科学》中关于CHF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气阴两虚证”的标准;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Ⅱ~Ⅳ级;报经我院医学伦理会研究同意,与患者充分沟通,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急性心力衰竭和急性心肌梗死者;肝肾等脏器功能衰竭导致心力衰竭者;合并肿瘤、血液系统、免疫系统及精神疾患者;严重肺、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者;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存在血容量增加(如贫血、肝硬化伴腹水等)、肾脏肽类激素清除减少(如肾衰)以及对肽类激素生成的刺激增加(如肿瘤异位分泌、甲状腺疾病等)等影响血浆BNP水平者;不能配合治疗或不能按时随诊者。将患者随机抽样分为2组:对照组例,男87例,女63例;年龄57~79(56.4±8.5)岁;基础心脏病:冠心病82例,风湿性心脏病24例,扩张型心脏病21例,肺源性心脏病1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0例;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28例,Ⅲ级97例,Ⅳ级25例。观察组例,男89例,女61例;年龄55~78(57.2±8.1)岁;基础心脏病:冠心病80例,风湿性心脏病25例,扩张型心脏病22例,肺源性心脏病1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1例;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29例,Ⅲ级96例,Ⅳ级25例。2组性别比例、年龄、基础心脏病、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2组患者均参照《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在入院后严格卧床休息,低钠饮食,常规吸氧,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给予利尿(螺内酯、呋塞米)、洋地黄制剂(地高辛为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等西医常规治疗。在急性期或加重期还给予毛花苷C(西地兰)、硝普钠、新活素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粉剂(天津天士力之骄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规格:0.65g/瓶),每次5.2g(8瓶),每瓶用5mL注射用水溶解,再用mL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1.3.1左心功能2组患者均于入院后48h内以及治疗后2周采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由同一B超医师在不知治疗方案的情况下测定所有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

1.3.2运动耐量2组患者的运动耐量采用6min步行试验(6MWT)评估完成,应用重复测定方案:为让受试者熟悉试验过程,在测定初始测试时进行2次适应性6MWT,试验间隔<60min;适应性测试之后再进行2次6MWT。如果4次步行距离差异≤10%,则取4次试验结果均值;如果差异>10%,则再进行1次试验,并取5次结果均值。

1.3.3血浆BNP水平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采集外周静脉血3mL(无抗凝剂),采用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试剂盒以固相免疫层析法检测。

1.3.4心功能由3名心血管医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NYHA分级进行评定,结果不一致时由3名医师协商确定。

1.3.5临床疗效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近期治愈:NYHA分级纠正至Ⅰ级,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各项检查指标均恢复至正常水平;显效:NYHA分级纠正至Ⅱ级,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各项检查指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有效:NYHA分级提高1级以上但未达到Ⅰ级,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各项检查指标有所改善;无效:心功能无变化,或加重,甚至死亡。临床总有效率=(近期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4统计学方法本组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珋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c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2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和血浆BNP水平比较2组治疗后LVEDD、LVEF、6MWT、NYHA心功能分级以及NT-proBNP水平均显著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2.3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异常改变,也未发生不良事件。

3讨论

CHF是各种病因导致器质性心脏病的主要并发症,可导致心排血量不足,无法满足机体代谢需求,细胞、组织和器官无法获得充足的血液灌注,临床上常表现为头晕、乏力、疲倦、心慌、呼吸困难等。现代流行病学对过去几十年的CHF发病情况统计分析后发现,CHF的发病率以及因此导致死亡的比率在逐渐增高,该病已经被认为是21世纪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病症。

心力衰竭是一种进行性疾病,心肌重塑(心脏扩大、心脏变形、心室肥厚)是造成心力衰竭的基本机制。近些年随着对CHF研究的深入,发现心力衰竭除了会导致血流动力学异常之外,往往还伴随着一系列神经体液的改变,进一步加重了心脏的负担,使病情恶化加快。因此,西医在治疗CHF时除了传统上应用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以改善血流动力学之外,还联合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以抑制心力衰竭进展过程中被过度激活的神经-体液系统。

传统中医观点认为,CHF属于心悸、水肿、喘证的范畴,认为心气阳虚、阴虚是造成CHF的基本机制,而水饮、血瘀是伴随着心气虚亏存在于CHF全过程的主要病机。因此,中医治疗CHF强调扶正固本、祛邪治标,标本兼治,主张温阳益气,化瘀利水。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粉剂的主要成分为红参、麦冬、五味子,辅料为葡甲胺、甘露醇。其中红参补元气、麦冬养阴生津、五味子敛心气,三味中药搭配,亦补,亦清,亦敛,既可以养阴益气,也能够止渴生津,还可以敛阴止汗,适用于“气阴两虚证”CHF的治疗。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显示,红参不仅能够增加心肌的能量储备,增强心肌的收缩力,强化机体组织的耐缺氧能力,还可以加快心肌的代谢,加速DNA和RNA的合成;麦冬可以稳定心肌细胞,具有很好的正性肌力作用;五味子可以强化心肌的收缩能力,改善微循环,纠正心力衰竭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病理改变。红参、麦冬和五味子的有效成分人参皂苷、麦冬皂苷、麦冬黄酮以及五味子素均能够促进儿茶酚胺的分泌,加速钠离子和钙离子的交换,抑制心肌细胞Na+,K+-ATP酶的活性,降低体循环阻力;同时,这些成分还能够刺激垂体-肾上腺素分泌,增强心肌收缩能力;另外,辅料甘露醇能够发挥利尿消肿、降低心脏负荷的作用。药物毒理学研究结果显示,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粉剂的急性毒性试验和长期毒性试验均未发现明显的毒性反应。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治疗后LVEDD、LVEF、6MWT、NYHA心功能分级以及NT-proBNP水平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异常改变,也未发生不良事件。表明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粉剂辅助治疗CHF不仅能够提高临床疗效,还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血浆BNP水平,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且安全性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转载请注明:http://www.cdncw.com/xlsjzz/110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