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血压调查研究结果显示,≥35岁的成年人心衰患病率1.3%,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患病率1.4%,中度或重度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患病率2.7%。在我国,年龄每增加10岁,心衰患病率约增加1倍。心衰导致我国每年超过万人住院,其中出院后6个月内再住院率达25~40%。加强慢性心衰患者的自我管理,可以稳定病情,延长心衰病人寿命,管的好就可以活的好!
什么是心衰
心衰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由于心脏泵血功能降低,会出现一系列心脏结构和功能性改变,主要的临床症状有呼吸困难、乏力、水肿(尤其下肢)等。
心衰患者日常生活管理
(1)按医嘱服药:不可私自停药、减药,以免疾病反复或加重。
(2)每日自测血压、心率:使用电子血压计自行监测血压、心率,血压应控制</80mmHg,心率控制在55-60次/分。血压一般早、晚各测量一次,建议在相对安静、舒适的环境中测量,不建议在运动后、憋尿、30分钟前吸烟或喝咖啡、受寒后测量,衣服袖与手臂间不应过分束缚,相隔2分钟可重复测一次,取两次的平均值。
(3)管住嘴,控制体重:注重合理膳食,保持蔬菜、水果、肉、蛋、米、面的合理比例,每日在早晨,排尿后、进食之前测量体重,如3天内体重突然增加超过2kg,应考虑可能心衰症状加重。
(4)限制饮水:一般推荐每天液体摄入小于2L,重度心衰患者的饮水限制不超过1.5L,这里的液体不仅是直接饮用的水,还包括饭菜等食物中的水分。慢性心衰患者一旦饮水过多而尿量减少,很可能加重心衰。
(5)控制食盐:除非心衰发作,一般不需要严格限制食盐,每天4~6克常规食盐即可。
(6)合理运动:心衰症状稳定后,应慢慢地增加活动量,避免剧烈运动及饱餐后运动,以不引起胸闷气短、不感到疲惫等程度为宜。
心衰患者尽量避免哪些情况
(1)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心衰患者要摆正心态,不与健康的同龄人盲目攀比,不要过多劳累,避免精神紧张等应激状态。(2)避免感冒、感染等:呼吸道等部位感染是心衰最常见、最重要的诱因。老年人可以注射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进行预防。日常生活中注意卫生、保持家中空气流通状态。
(3)避免自行停药:避免停用降压药、利尿剂等药物,以免加重心衰。(4)避免容量过度增加:避免食盐摄入过多、液体摄入过度。
心衰患者随访注意事项
(1)随访的频率:心衰患者出院后,如病情不稳定期或需调整药物,应适当增加随访频率,每2周1次,病情稳定后改为每1~2个月1次。(2)随访的内容:包括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心功能指标等,必要时做胸部CT和心脏彩超检查。此外,还包括监测药物剂量是否达标、调整药物的剂量或种类等。
最后,患者及家属要正确认识慢性心衰一般不能够彻底治愈,但如果管理得当,患者可以相对健康地生活。慢性心衰管理是一场"持久战",坚持才会胜利。
参考文献:
[1]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
[2]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版
图片:来源于网络
end
科室:医院药事管理科
作者:王栓
审核:黄灿
编辑:李多慧
主编:齐腊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