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至91岁的老人,下至刚出生10天的新生儿……我省克服挑战全力救治“一老一小”患者,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不管老幼难易,决不放弃每一个生命
□河北日报记者周洁
我省此次疫情中,老年和儿童患者数量较多,给救治工作带来挑战。
据报道,医院收治患者中,年龄最高的老人已91岁,最小的新生儿入院时刚出生10天。医院,年龄最大的患者89岁,最小的6个多月。对于这些高龄患者和襁褓中的婴儿患者,我省采取了哪些有针对性的救治措施,目前这些特殊患者病情如何?日前,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专家。
高龄患者占比高,控制病情关键点在哪儿?
救急还要治缓,基础疾病治疗和心理支持很重要;早诊早治很关键,可避免病情持续恶化
1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介绍,河北确诊病例平均年龄50岁,三成超过60岁。
省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阎锡新表示,从临床数据来看,四分之一患者患有基础疾病。
“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年龄越大,患有基础疾病的概率越高,成为加重病情的重要诱因。”阎锡新解释,新冠肺炎会导致基础疾病恶化,基础疾病也会影响新冠肺炎治疗,给救治带来难度。
阎锡新举例说,比如患者患有心脏病,本来就会有缺血、心功不全等情况,对缺氧、发热等新冠肺炎症状耐受性差,更容易诱发心力衰竭、低氧血症。对于这类患者,在对新冠肺炎进行治疗时,就要考虑心脏会不会受到干扰。
“对于高龄的新冠患者,不仅要救急还要治缓,加强基础疾病治疗。”阎锡新认为,治疗的关键,在于多学科诊疗团队的通力协作。
集优势兵力,不惜一切代价加强救治。医院重症专家杜斌、医院呼吸危重症专家童朝晖、广州医院钟南山院士团队重症专家徐永昊等几十位国家级重症救治“大咖”,以及省救治专家组几十位省内顶级专家,每天在隔离病房早晚两次查房,深入一线参与救治。省卫健委第一时间调集呼吸、重症、心内、肾内等几十位全省相关医院,及时开展综合救治。
有些病例病情发展非常急,也加大了救治难度。“根据新冠病毒的特点,患者感染7天左右病情会加重,经常是前一天状况还不错,第二天忽然就急转直下。”省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副组长、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胡振杰介绍,为了确保及时救治,在接收病人的第一周,他几乎每天半夜都会被叫醒进行紧急抢救。
“通过长时间的探索,我们发现,早诊早治非常关键,目前患者病情总体平稳。”胡振杰说,包括淋巴细胞逐渐减少、持续高热、影像学快速进展等很多指标,都可以起到预测预警的作用。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早期识别、严密观察,并早期给予积极的呼吸支持治疗,可以避免病情持续恶化。
在阎锡新看来,对老年患者的心理支持同样不可忽视。“年龄越大,对于死亡的恐惧越多,尤其是遇到不常见的新冠肺炎,有些人会产生心理恐惧。”他认为,一方面要实施个性化心理治疗,另一方面要多给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