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岁的身体,六十岁的心脏”听起来像是一句玩笑话,可是在我们身边就是有着一些人,年纪轻轻的身体,原本应该拥有一颗充满活力的心脏,可是却慢慢走向了衰竭。
8岁的李燕(患者化名)是一名记者,年时李燕患了一场严重的感冒,就是这场感冒差一点要了李燕的命。起初,她只是吃了点感冒药。两天后,感冒的情况不仅不见好转,反而开始出现厌食、乏力的状况。这让李燕不得不选择在家加班办公,然而就在中午吃饭时,李燕的妈妈发现她的小腿开始出现浮肿,用手按一下出现了泛白的小坑,察觉不对,李燕的妈妈医院。经过检查,发现李燕心脏有扩大的征兆,已经压迫了周围肝脏、肾脏出现了衰竭。对于这样的情况,医院紧急开始处理,但情况仍不见好转,于是建议李医院进行治疗。医院的路上,李燕的情况越发严重,下车时已无法走路,最后只能被人抬进急诊,医院的一系列检查,李燕被诊断患有严重的心衰,随时都有可能猝死。
视频:什么是心衰?
心衰是各种心脏病所导致的一种结果,而这个“衰”并不是单指“衰老”的意思,主要是心脏的功能状态差了。年的时候,我国有0.9%的人患有心衰,也就是人当中不到一个,而到了年这个数字就上涨到了1.3%,死亡率甚至高于癌症。
年纪轻轻的李燕为什么会突然心衰?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心脏是怎么工作的?心脏的结构就像一个复式的房子,两室两厅,有两个心房、两个心室。左心室的二尖瓣是一个单项的阀门,它使得左心室的血能够留到左心室,当左心室收缩的时候,阀门就关闭了,三尖瓣也是同样的原理。
在心房的上面,有一个叫做窦房结的地方,它能够发出像电一样的冲动,让我们的心脏进行有规律的收缩和舒张,称为传导系统。
心脏的主要功能:供血
心脏和每一层的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组成了人体的心血管系统,那么心脏是如何来实现供血的呢?
△央视财经《职场健康课》栏目视频
我们的血液会从左侧的心室射出,经过主动脉、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最后到达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将氧气和养分一个不落地带给全身37.万亿个细胞,把每一个组织的代谢废物带走。
然后再从毛细血管回收到小静脉、中静脉、中央静脉,最后回到右侧的心房,流到右侧的心室,随着心脏收缩,从右心室射出的血液经过肺的各层动脉、毛细血管、各层静脉,将二氧化碳排出去,把氧气带回到左侧心房,流到左心室。
以平均寿命75岁计算,心血管这一生大约跳动30亿次,运送亿升的血液。
什么是心衰?当心脏每次收缩或舒张的时候,是按照一定的频率来将血液输送到全身的。正常情况下,心脏是强有力的,但是一旦心脏的功能不好了,没有力气了,就很难将血液按照之前的频率输送出去,这时候就要靠增加频率来代偿,心跳就会加快,收缩力就会越来越差,导致心衰。
心衰四步曲1第一步
病人还没有心力衰竭的症状,也没有心力衰竭的体征,但是已经具有了它的危险因素,也就是导致心力衰竭的一些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肥胖、贫血、肺部疾病、酗酒、甲亢等,特别是一些化疗的病人,因为有一些化疗药物是会导致心肌受损,从而导致病人发生心力衰竭的。
当有这些危险因素存在的时候,就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了,对以上疾病及早进行控制,防止病人发展成为心力衰竭。
第二步
这个阶段的患者,心脏的结构实际上已经改变了,但是仍然没有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常规体检中单纯依靠心电图是没有办法看出心衰的问题的,但是它可以反映出我们是否有心律失常、心律不齐的情况存在,以及是否有心梗发生。
如果有心律失常的问题存在,应当深入做相应的进一步系列检查,比如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心脏结构和功能有无变化,在这样的检测中就能同时掌握是否有心衰存在。
3第三步
这个阶段的患者已经有一系列心力衰竭的症状了,这些症状有可能是突然发生的,也有可能是逐渐加重的。
△央视财经《职场健康课》栏目视频
如果你出现呼吸困难、咳嗽、下肢水肿、腹部不适的症状,尤其是需要靠高枕才能入睡,可以基本判断你已经进入心衰状态,医院做进一步诊断,找出病因和诱因,进行相应的治疗,同时要强化生活管理,避免加重心衰的诱因。
第四步
这个阶段,我们的心衰已经到了中末期,是最严重的状态。一般药物治疗已经没有效果了,这时候就需要进行一些特殊的治疗了,比如静脉注射血管活性药物、心脏移植等。并不是到了这一阶段的心衰病人就完全没有存活的可能,有些心脏移植的病人生活的质量也非常好。
如何预防心衰的发生?对于职场人士,往往工作压力比较大,生活也不是特别规律,本来就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高发人群,也是心衰危险因素特别集中的人群,因此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规律的休息和放松,适当的锻炼是防止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方法。
虽然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心脏的功能,但是要选适合自己运动的方式,避免过量的运动对心脏造成伤害,这就要求我们首先了解自身心脏的适应度。
△央视财经《职场健康课》栏目视频
适应度,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的心脏能不能匹配我们的需求,就像一把天平,一头挑着心血管的功能,一头挑着“我”的需求。如果不平衡,即便功能指标正常,也是不够的;比如你是一个办公室的职员,平时缺乏锻炼,却头脑一热想去跑马拉松,那么你的心脏储备就无法满足强大的供血需求,很容易出现不适,甚至发生心脏的问题。
我们该如何找到心血管适应的上限?医生认为,首先要学会自我观察和自我评测,观察运动过程中身体反馈给你的一些信号,及时作出评判。比如,运动中出现呼吸特别急促、胸闷或者胸痛,我们就一定要停下来,看看心血管还能不能适应。如果有心慌不适、呼吸紧迫,、上不来气,以及出现头晕、无力等情况,说明问题比较严重了,提示你所有重要组织的供血出现不足,要第一时间进行救治。
心衰来临前,还有哪些预警信号?快跟着专家一起来揭晓答案。信号一:劳力性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是心衰发生的最早、最常见、最典型的症状,通常表现是劳力性的,即稍微有一点体力活动,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喘息。但严重时,不活动也会发生严重喘息,即端坐呼吸困难。专家丨提醒
并不是说所有的乏力、气喘都和心衰有关,如果跟同龄人相比,或跟3~6个月前的自己相比,体力明显地下降、活动后出现气喘,那就需要警惕,这可能是一个心衰的早期信号。
信号二:高枕卧位
夜里睡觉的时候,需要把枕头垫高或再加一个枕头,即高枕卧位,是心衰进一步加重的信号。专家丨提醒
当心衰进一步加重,呼吸困难也进一步加重时,高枕卧位会失去缓解作用,患者会选择半卧位。
有些心衰患者平躺时,不光喘,还咳嗽,很多人会以为是支气管炎的问题,其实并不然↓信号三:俯身呼吸困难
俯身呼吸困难是心衰晚期或心衰进一步加重的信号,这跟心衰以后的肺淤血有关,因为俯身时,肺淤血会加重,导致人出现气喘。严重的心衰患者弯腰系鞋带也会喘,快弯下腰系系鞋带测试一下吧~信号四:体重快速增加
体重急剧、快速地增加,是心衰的早期信号。体重出现上图变化,请尽早地去看医生,这很可能是心衰加重的一种表现。如果体重继续增长超过五公斤,患者会出现双下肢的可凹陷性水肿,注意心衰引发的水肿从脚背开始逐渐到脚踝、小腿、大腿。心衰的检查
超声心动图可以检查心衰,如果左室射血分数在50%以下,说明你已经发生了心衰,需要找医生,针对病因做进一步的检查。随着我们对心衰的认识不断地加深,现在对心衰的治疗形成了一个综合的管理模式↓
家中如果有急性心发作衰患者,在呼叫的救护车到来之前,切记患者不要平躺,要保持端坐位,双脚垫高,如果有条件,请给患者吸氧,服用急救药,如硝酸甘油或消心痛,然后等待10的到来。
除了自我观察和评测,还可以通过心肺检测设备来做出辅助性的参考。
心肺复苏小常识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有人突然晕倒,是不是马上就可以进行心肺复苏呢?
错。
首先要看他是否存在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大动脉搏动没动这三个情况。
具体操作:
1、呼喊
、拍打
3、测呼吸
4、摸动脉
5、双腿跪在病人身边,双手交叉,靠身体力量按压胸口的下三分之一部位,每次压下四到五厘米,每分钟八十次左右,每按三十下,做两次人工呼吸。
同时赶紧拨打10,等待专业医生前来救治。
心衰患者的生活指导
中年:减肚子控四高
近日,美国西北大学芬博格医学院的约翰·威尔金斯博士发现,中年时没有患上高血压、糖尿病或肥胖症的人,晚年患心衰的风险也较低。研究者通过对数万名美国人的数据资料分析发现,45岁时,不存在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这3项危险因素的人,未来发生心衰的概率比3项危险因素均存在的人低73%;到55岁时仍不存在危险因素的人,心衰风险更是降低了83%。存在3项危险因素的人比正常同龄人的生存时间减少了10~15年。这项研究进一步验证了糖尿病、高血压、肥胖是引起心力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而这3项危险因素具有一定的伴发性,被合称为“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是由于机体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代谢发生紊乱时所引起的一系列互相关联的疾病,以腹型肥胖为主,同时伴发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血症等。代谢综合征是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而几乎所有的心血管疾病最终后果都是心力衰竭。
腹型肥胖是代谢综合征的主要特点,可通过测量体重身高指数和腰臀比来判断自己是否肥胖。体重身高指数是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对中国人来说,高于4即为超重,高于8则意味着肥胖;腰臀比是腰围与臀围的比值,男性大于0.9、女性大于0.8,即为腹型肥胖。腹型肥胖表示腹部和内脏脂肪堆积过多,会增加其他代谢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所以,一旦出现肥胖,应通过控制饮食和加强锻炼积极减脂。
糖尿病是诱发心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血糖长期偏高的患者几乎不可避免地都会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诱发心绞痛和心梗,最终导致心衰。同时,高血糖对心脏的直接损害也会导致心肌肥大、变性,供血不足,诱发心衰。
高血压也是损害心脏的重要因素。持续血压高一方面会让血管长期压力负担过重,导致其损伤、脆化,另一方面也会持续增加心脏负担,使其不断增大,供血不足。这些都是引起心衰的重要原因。此外,高血脂、高尿酸都是心脏疾病的危险因素。
代谢综合征的核心是腹型肥胖,所以,防心衰的首要任务是通过合理饮食、加强锻炼来控制体重。同时也应辅以药物,将血压、血糖、血脂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最大程度地减少这些危险因素对心脏的不良刺激,预防心衰发生。这项工作,最起码从中年时期就要开始,并长期坚持。
心情:抗疲劳防抑郁
前不久,美国阿肯色大学医学院护理学院的研究者发现,治疗心衰患者的疲劳和抑郁现象,会大大缩短他们的住院时间。研究者将58名心衰患者按是否有疲劳和抑郁进行分组,观察他们的住院时间。结果发现,与没有疲劳或抑郁的病人相比,同时有疲劳和抑郁的病人住院时间更长,看急诊的次数更多,急诊留观时间更长。尤其是女性患者,会因为抑郁而显著延长住院时间。
疲劳是心衰即将发作的一个重要信号。心衰发生时,心脏供血量不足,导致全身氧气和能量供应受限,因此带来疲劳感。疲劳并不仅由过度劳累引起,饮食过多导致血容量增加、患了感冒或肺炎导致供氧不足、漏服药物或者心脏疾病加重都会导致疲劳,其他更严重的症状可能不久就会随之出现。因此当患者感觉到疲劳时,就应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测一测体重、看一看尿量,若出现异常或疲劳感持续,一定要及时就诊。
现在,临床上对心脏病患者的治疗要求达到“双心健康”,即心脏功能和心理状态的双重健康。抑郁的实质是神经递质和激素调节的失调,它是导致心衰进展和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要及早进行干预。很多患者得了心衰后,总是焦虑、紧张,对日常体力活动也畏首畏尾,这样很容易引起心衰发作的恶性循环。保持适度的锻炼是缓解抑郁和减少心衰发作的重要手段,长期静养反而不利于情绪调节和症状控制。当抑郁症状较为严重,比如持续的心情低落、感觉到人生没有意义、经常想哭,甚至有自杀的念头时,可能已经发展成为了抑郁症,患者更应及时就诊,并接受正规的抗抑郁治疗。
饮食:用豆类代肥肉
美国最近有一项大型研究表明,高动物蛋白饮食的老年女性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明显高于其他人。
此次研究涉及10万余名年龄在50~79岁之间的女性。布朗大学阿尔伯特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问卷调查和尿液分析记录了参与者的蛋白食用量,并对其健康状况进行了长达10年的观察。结果显示,与饮食中蛋白质含量最少的女性相比,饮食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女性发生心衰的风险会增加60%;而饮食中蛋白质主要来自于植物的女性,心衰风险降低了近0%。研究进一步分析还发现,高动物蛋白饮食者发生心衰的风险与其体重增加有关。
但是,这里的“高蛋白饮食”与我们平时提及的高蛋白饮食意义不尽相同。我们一般认为的高蛋白饮食是指蛋白摄入量在一天的饮食总量中所占比例较高。而这项研究中,高蛋白饮食只表示蛋白摄入总量较高,并未探讨其在饮食中的占比。这就意味着,动物蛋白摄入量较高的参与者,其脂肪摄入量也可能相应升高,这很可能是导致心衰风险增加的原因。
这项研究对我们的饮食结构调整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首先,饮食总量不宜太高,防止肥胖。其次,应适当增加植物蛋白的摄入,如豆制品,减少动物蛋白,尤其是脂肪含量丰富的肉类的食用。换句话说,饮食中用适量的植物蛋白代替大量的动物蛋白,能够降低心衰风险。
心衰的症状患者在家康复需做好这8件事老病号都知道,典型心衰的可用FACES来判断,即疲劳(F)、活动受限(A)、胸闷(C)、水肿或踝部肿胀(E)、气短(S)。但某些情况下,症状表现并不明显,甚至让人感觉跟心衰都扯不上边。美国《预防》杂志邀请专家,对此进行了总结。
久咳不愈
久咳不愈,除了呼吸道的问题也可能是心衰。这一症状在老年病患者中比较多见,患者常在夜间睡眠时出现阵发性咳嗽,并伴有胸闷、憋气等症状。如果将枕头垫高或咳时坐起可减轻。某些情况下,病人会因突然胸闷而被憋醒,坐起或站立后才能逐步缓解。
食欲不振
对于右心衰的患者而言,右心回流血液受阻伴随的体循环静脉压升高,会导致内脏(胃肠道、肝、胆等)瘀血,从而影响消化,诱发食欲不振等症状。还有一些患者可能出现腹胀、恶心呕吐、便秘、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
焦虑不安
引起焦虑不安的因素,除了情绪以外,还有可能是心衰的早期表现。这类患者在情绪稳定时仍觉心悸、心慌、坐立不安。这是因为,心脏泵血能力衰退会让脑血流量减少,脑细胞缺氧则会诱发患者出现情绪波动,比如焦虑、抑郁等。因此,出现上述症状时应早期干预,防止症状进一步加重。
夜尿增多
右心衰患者,由于心排血量降低,体循环瘀血,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会让肾血流不足,从而导致4小时总尿量减少。但卧床休息时,由于回心血量相对增加,心输出量增多,从而引起夜尿增多。需要提醒的是,心源性水肿多从足踝、小腿等开始,而肾源性水肿常常从头面部开始。并且,心源性水肿的患者尿常规多数正常,同时伴有心衰其他症状。
头昏头晕
睡眠差、颈椎病、高血压等都可能引起头昏头晕。但是,如果患者头晕头昏的同时,还出现血压明显偏低,就可能是心衰。特别严重还可能出现晕厥、心源性休克等危及生命的情况,此时应迅速就医。
心衰康复生活禁忌
需做好八件事
发生心力衰竭后,要主动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以促进身体康复。心衰患者在家庭康复方面应做好的8件事。
1.每天称体重
体重增加是心力衰竭的最初迹象之一,意味着水肿或组织中液体在积聚。心衰患者起床后应先解大小便,然后称体重。若一天内体重增加1.3千克或一周内增加.3千克,应及时就医。
.监测血压
美国梅奥诊所医学专家认为,高血压会给心脏施加压力,使心肌力量变弱。美国心脏协会建议,心衰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发生波动要及时咨询医生。
3.限制液体摄入
心衰患者肾脏处理钠和水的能力较差,摄入过多液体会加重病情。美国心脏协会建议,患者每天液体摄入量不应超过升。
4.少吃盐
盐会使额外的液体积聚在体内,造成心衰恶化。很多食物含隐藏的钠,比如,买罐头或冷冻食品时选择标有“低盐”或“无盐”产品,不吃培根、油炸食品、快餐等。
5.遵医嘱服药
在橱柜、冰箱等处贴上便条,或用手机设置提醒功能,督促自己服药。
6.穿宽松保暖的衣服
不穿过紧的袜子、内裤或紧身裤,以免阻碍血液从下肢流向心脏,避免下肢血栓的形成。美国的研究表明,体温下降会增加心衰患者再次住院的可能性,因此要注意保暖。
7.养成良好睡眠习惯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心衰患者中,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病率约为50%~75%,因此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8.安装家庭监控设备
对于老年心衰患者,有条件者可在家中安装智能监控设备,便于家属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体重、液体潴留、体温等情况。
慢性心衰的饮食建议
少食多餐。心衰病人不宜吃得过多,应将每日摄入的食物分4—5次摄入,减少餐后胃肠过度充盈和横膈抬高,减轻心脏负荷,避免心脏工作量增加。晚饭应早吃,宜清淡,晚饭后不进食或少进食。饮食柔软、清淡。心衰病人消化功能弱,应少吃油腻、辛辣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应选择易于消化、清淡的饭菜。控制食盐摄入。限盐是控制心衰较为适当的方法,为了减轻心衰引起的水肿,应限制食盐,但过分限盐可能会引起食欲减退,建议心衰患者每日摄入食盐3克以内为宜。避免大鱼大肉。心衰患者摄入过多的蛋白质和过高的能量,可能增加心脏的负担,所以刚开始出现心衰时并不提倡大鱼大肉。心衰初始时,应适当限制蛋白质和能量的摄入,当病情逐渐好转后,可慢慢增加鱼肉蛋奶的摄入和每餐的饮食量。
适当补充维生素等。维生素B1和维生素C可以保护心肌;供给适量的钙,可以维持正常的心肌活动;钾对心脏也有保护作用,不足时可引起心律失常,心衰病人用利尿药时,应格外注意钾的补充,此外镁、锌的供给也应引起重视。
哪些食物富含上述维生素和矿物质?菠菜、芹菜、胡萝卜等深色蔬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枣子、山楂、柑橘等水果以及萝卜、花菜等浅色蔬菜维生素C含量丰富;谷类粗粮是维生素B1的重要来源,主食应注意粗细搭配,少吃精米精面。
心衰病人要注意的是,食欲不佳的根源在于心功能差,若食欲不佳越发严重,还要考虑是否心衰加重,从改善心功能方面入手增强食欲。
来源:央视财经,CCTV健康之路,人民网健康,中国食品报
版权和免责说明:我们的目的在于分享健康科普信息,我们尊重原创的知识产权,版权归属原创作者,文章源于授权作家或网络素材而无从查证作者,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4小时之内删除。
楽健安订阅号
扫一扫上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