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小管坏死
广义上急性肾衰竭病因包括肾前性、肾性、肾后性
狭义上急性肾衰竭病因主要指急性肾小管坏死
持续性肾灌注不足、中毒等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
临床分期
1.少尿(或无尿)期
为整个病程主要阶段,通常7~14天
少尿期越长、病情愈重,预后愈差
2.多尿期
通常14天
3.恢复期
肾小球滤过功能3~6个月恢复
少尿期临床表现
1.尿量减少,可骤减或逐渐减少
2.进行性氮质血症
3.水过多、高钾、高镁、高磷、低钠、低氯、低钙
4.代谢性酸中毒
5.全身并发症,如高血压、心力衰竭、食欲减退等
多尿期临床表现
1.24小时尿量增加到mL以上进入多尿期
2.多尿期早期尿素氮、肌酐、血钾继续升高
3.尿量继续增加出现脱水、低钠、低钾、低钙、低镁
4.多尿期晚期尿素氮、肌酐下降
恢复期临床表现
1.早期可无症状
2.可有体质虚弱、乏力、消瘦
3.部分患者遗留永久肾损害
辅助检查
1.尿液检查
肾前性ARF尿液浓缩,尿比重和渗透压高
肾性ARF为等渗尿
急性肾小管坏死可见各种管型尿
2.血液检查
动态测定血清酸碱与电解质
动态监测尿素氮、肌酐和肌酐清除率
诊断
1.原发病、肾功能急性进行性减退、实验室和影像检查
2.最新国际AKI临床实践指南,符合以下之一可诊断
①48h内Scr升高≥0.3mg/dl(≥26.5μmol/L)
②确认或推测7天内Scr较基础值升高≥50%
③尿量减少[<0.5mL/(kg·h),持续≥6h]
治疗原则
1.加强液体管理,维持液体平衡
2.维持内环境稳定,调节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3.控制感染
4.肾替代治疗,清除毒素以利于损伤细胞修复
5.早期发现导致AKI的危险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病
武百分武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