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输液的四大客户您可知输液的危害

想获取更多医疗资讯,请点上方“中科盛元中医研究院”进行订阅.

输液也就是打吊瓶,在医院里到处可以看到输液的病人,特别是在换季的时候,人们认为输液治病会好的快些。中国人喜欢输液绝对世界第一,不管有病没病,也不管什么病,经常遇到病人要求输液,多年的临床工作,我把病人要求输液分以下4类,分别谈谈各自的危害。

  一是“消炎针”,是最常见的输液原因,只要有点感冒发热或肠炎腹泻,就积极要求输液用“消炎针”即医生称为“抗生素”的药,其实很多感冒是病毒感染,不需要用抗生素,用抗生素也不能缩短病程,甚至可能导致菌群失调;肠炎即使是细菌感染,口服抗生素肠道局部浓度高,全身毒副作用少,而静脉输液抗生素到肠道的浓度反而低,所以疗效不如口服而且毒副作用更多,花费也更大。

  二是所谓“通血管”针,这是很多中老年病人心中所好,不管有事没事都欢喜输点中成药注射液“通血管”,这种习惯不知什么时候形成,也不知有多少医生推荐,我是从来不用,原因是中药静脉制剂安全性差,不时有各种毒副反应的报道,而且老年人心肺肝肾功能减退,输液过多过快可以诱发心衰,处理不及时可以死亡,而且各种输液反应的发生率高,另外输液常用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液稀释,前者可能诱发加重高血压,后者可能诱发加重糖尿病,而老年人这两种病的发生率高,我就遇到过病人不知自己有糖尿病,由于输液含葡萄糖而诱发高渗导致昏迷。

  三是所谓“营养针”包括氨基酸、维生素和白蛋白等;这类药物只有在病人不能正常进食或病情危重才需要静脉用,进食正常可以从食物或口服药物获取,没必要静脉用药,尤其是白蛋白价钱贵,半衰期短,不足两周就代谢掉,所以只用于急重症病人以提高血液胶体渗透压减轻组织水肿等,而且血液制品无法保证不含某种未查出来的病毒等有害物质,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用。

  四是所谓“增强抵抗力”的针,主要是“球蛋白”等,有些人有点钱就想长命百岁,以为经常输点球蛋白可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得病,这种情况尤以农村多见,实际上球蛋白在体内也仅存几天,对正在发生的感染性疾病和重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有一定疗效,但没有预防疾病的作用,而且和白蛋白一样是从人血中提取,虽然采血前会检查排除肝炎,艾滋病等病毒疾患,但这些疾病的抗体产生需要一定时间,这此时间内即使感染也查不出,何况有可能感染其它未知的疾病,所以同样是在不得已才考虑使用,绝对不能作为增加抵抗力的常规用药。

输液也有危害,存在着一些弊端,下面我们来看看输液的危害及注意事项。

生病了,输液其实是“下下选”

1.容易引起感染

  输液时如果注射器、针头和注射部位的皮肤消毒不严,有可能使针眼红肿、化脓,严重的还能引起全身感染。

2.液更易引发不良反应

  相比口服药和肌肉注射,输液时药品不经过任何屏障直接进入血管,一旦过敏,患者可能在几分钟内出现休克,甚至死亡。如果输液速度过快,有可能因循环负荷过重造成肺水肿。

3.耗时费钱

  输一次液,少则一小时,多则四、五小时,显然比口服药和肌注浪费时间。而相同剂量的同样药物,费用比口服或其他常用的用药方法要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

4.盲目输液更容易增加整个人群的耐药性

  因此,输液不是“上上选”,而是“下下选”,只有在无法采用口服和肌注时,才应选择输液。具体可以根据以下三种情况来判别。

  第一是根据病情的需要,急症、重症该输液就输液。比如说发烧,体温超过39℃甚至40℃,就应该选择输液,因腹泻、呕吐、出血等严重脱水或休克的患者,需要通过输液达到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调、维持酸碱平衡、增加循环血量,维持血压等目的。

  第二是根据药物性质,有些药不能肌肉注射,所以只能用静脉注射的方式。比如治疗肿瘤的化疗药物,有些会导致组织溃疡、坏死,因此必须中心静脉给药;比如脂肪乳等“营养药”,因为给药量很大,不可能通过肌肉注射实现,补液也是如此;还有临床上常用的维生素C,刺激性也较大,会腐蚀肌肉,一般会采用静脉注射。

  第三是根据患者的病情,比如对于昏迷的病人,无法口服药品,因此只能采用静脉注射。

输液速度,心脏病人别超60滴/分

一瓶药输上两三个小时,考验着很多人的耐性。因此,有些人索性学着护士转动输液管的拨轮,自己加快输液的速度。不少人认为输液速度快慢无所谓,快几滴慢几滴没什么关系,只要把药滴进去就行,同样的药,本来需要2小时,现在可能只用1个半小时。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静脉输液的速度要由患者年龄、病情和药物来决定。一般来说,成人输液速度为每分钟60~80滴,心脏病患者一般在60滴以下。严重的心肺疾病和肾脏功能不好的患者,尽量不要打点滴,以免加重心肺负担,非用不可时,应严格掌握用药量小、滴注速度慢的原则。

  老年人和儿童心肾功能差,也要慢速滴注,否则会因短期内输入大量液体使心脏负担过重,导致心力衰竭。

  另外,不同的药物滴入的速度也不一样,比如高渗盐水、含钾药物、升血压药物的滴入速度要慢。

  治疗脑血栓常用的脉通,如果滴入过快,则会令心脏负担过重,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根据病情和药物不同,有时候则需要“快速”输液。

  治疗高颅压时滴入速度应快,如毫升20%的甘露醇要在半小时内滴注完毕,才能起到降低颅压的作用。

  再比如对于因腹泻、呕吐、出血、烧伤等由于脱水严重而出现休克的病人,滴入速度要快,如有必要甚至可以采取多通道输液,以尽快增加血容量而促使病情好转。

  还有一些药物,比如阿莫西林或头孢类,最好在药物配好后半小时到1小时内输完,这样效果最好。此外,输液开始时,也要留意,如果自觉输液速度太快导致心脏不适,应当及时提醒护士调整。

别轻易在家输液

换季时,是发烧感冒的高峰期,大医院的输液室,往往挤得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大家如果是常规疾病需要输液,医院,医院开药,医院输液即可。医院人多而杂,患者不能马上被安置,交叉感染几率大,且护士的照看也容易出现盲区。

  毕竟输液也属于有创治疗,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输液反应,比如过敏等。万一出现状况,家属根本没有条件进行应急或抢救。有些药物有迟发性的过敏反应,医院,可以到附近的社区医疗机构输液,最好不要在家擅自操作。

  对于一些慢性病患者或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如果只是常规输液,第医院里输,待观察确无过敏反应后,也可以请社区医务工作者上门输液。在医护人员到家之前,家属应用湿布擦拭桌椅家具,用拖把拖地。清洁完后开窗通风20~30分钟,使灰尘、细菌得到稀释,并通过日光中的紫外线照射,起到杀菌的作用。陪护人员一定要有较强的责任心,输液期间家属若发现病人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输液。如果有医院。

输完抗生素观察半小时

  输液是个体力活。医院,患者本来就身体虚弱,再加上人多拥挤,不可能人人都有床位,很多人只能坐着甚至蹲着,有些孩子只能靠父母抱着输液。因此而虚脱、晕厥的也不在少数。输液前最好吃点能为身体提供能量、又好消化的东西。如果输液时间较长,比如需要3~4个小时,也可随身携带一些巧克力、饼干、饮料等。输液前最好去厕所排一下尿,这样可减少输液中的移动。

  输液时,药液都是靠重力(地心引力)流入体内,所以点滴一般都是高高挂在点滴架上。若高度无法维持时(如有些小孩由家长抱着输液),常常会有“回血”现象,血液倒流至输液管内,会引起患者的恐慌。所以,在整个输液过程中,都要注意输液瓶的高度,即便是需要走动、上厕所,也一定要保证瓶子处于心脏以上的高度。移动过程中,尽量不要出现触碰针头、拉扯输液管等情况,否则都容易导致针头移位、刺破血管,因此局部皮下出血或水肿。

  输液后,一定要用棉签按压针眼足够的时间,一般人需要3~5分钟,老年人由于凝血功能差,需要6~10分钟。“对于有些药物,比如抗生素和降压药,输完后最好留院观察半小时,不要马上离开。”医生提醒说。

  由于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如红霉素、四环素等),或在输液过程中因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壁化学炎性反应或局部静脉感染,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现象,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叫做静脉炎。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镁湿热敷。方法是将上述药物把纱布或毛巾浸湿,盖在静脉炎出现的部位,然后盖上塑料布,再用多层温湿毛巾(大约60℃左右)保温。每隔5分钟将内层和外层都更换一次,每次20~30分钟,一日2次。

上面介绍输液的弊端及输液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输液其实是“下下选”,如果只是感冒、发烧的话完全没有必要选择输液来治病,不要什么病都输液。

回文章顶部,点“中科盛元中医研究院”进行订阅。

感谢







































中科白癜风抗复发治疗
北京中科医院爆光



转载请注明:http://www.cdncw.com/xlsjys/1048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