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初始心肌损伤,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低下。分型:根据心力衰竭的发展速度,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占多数。
1.左心衰竭
病史
心脏病史(如心脏瓣膜病)
感染:呼吸系统感染是最常见、最重要的诱因
心律失常:各种类型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以及严重的缓慢性心律失常
症状
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较早出现的主要症状。典型表现是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和端坐呼吸,咳嗽、咳痰和咯血,坐位或立位时咳嗽可减轻或停止;痰通常为浆液性,白色泡沫状;发生急性肺水肿时,可有粉红色泡沫痰
体征
一般以左室增大为主,可闻及舒张早期奔马律,P2亢进,心尖部可闻及收缩期杂音
肺部体征:肺底湿性啰音是左心衰竭的主要体征
辅助检查
胸部X线显示——肺淤血
2.右心衰竭
病史
心脏病史(如心脏瓣膜病)
症状
胃肠道疾病症状,肾脏疾病症状,肝区疼痛
体征
心脏体征:可表现为右室肥大,亦可表现为全心扩大。可闻及右室舒张早期奔马律
肝颈静脉反流征,颈静脉怒张是右心衰竭的早期体征,肝大,皮下水肿出现早
淤血性肝大和压痛:常发生在皮下水肿出现之前,是右心衰竭最重要和较早出现的体征之一
水肿:是右心衰竭的典型体征。首先出现在足、踝、胫骨前,向上延及全身,发展缓慢
胸腔积液和腹水
辅助检查
腹部超声
3.全心衰竭:同时具有左、右心衰竭的临床表现。
1.长期心脏病史+心排量减低+肺循环淤血(心源性哮喘、呼吸困难)=慢性左心衰
2.长期心脏病史+心排量降低+体循环淤血(颈静脉怒张、肝大、腹水、双下肢水肿)=慢性右心衰竭
3.慢性左心衰竭+慢性右心衰竭=慢性全心衰竭
鉴别诊断
特点
支气管哮喘
多见于青少年有过敏史,发作时双肺可有典型的哮鸣音,咳出黏稠痰后呼吸困难可缓解
心包积液
颈静脉怒张、肝大、下肢水肿,结合超声心动图或胸部CT进行鉴别
肝硬化腹水
肝病史,无颈静脉怒张
1.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动脉血气分析,甲状腺功能等。
2.BNP可作为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判定指标(B型尿钠肽BNP)。
3.心电图检查心力衰竭本身无特异性变化,但有助于心脏基本病变的诊断。
4.超声心动图可了解心脏形态、定量或定性房室内径、心脏收缩功能、左室射血分数等重要信息。
5.X线检查可用于判断房室增大的情况及肺淤血的严重程度。
6.核素心室造影及核素心肌灌注显像。
1.病因治疗和消除诱因。
2.休息、限制体力活动、限制钠盐摄入等一般治疗。
3.强心、利尿、扩血管等药物治疗。
4.晚期考虑心脏移植(慢性心力衰竭)。
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
Ⅰ级
体力活动不受限,日常活动不引起过度的乏力、呼吸困难或心悸
Ⅱ级
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症状,日常活动即可引起乏力、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Ⅲ级
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无症状,轻于日常的活动即可引起上述症状
Ⅳ级
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时亦有充血性心衰或心绞痛症状,任何体力活动后加重
金英杰医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