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困难是急诊常见的症状之一。导致呼吸困难的病因很多,比如心力衰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肺炎、哮喘等。对呼吸困难的病因做出及时和准确的判断,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而在判断呼吸困难患者的病因时,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确定呼吸困难是不是由心力衰竭引起的。目前,NT-proBNP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心力衰竭的诊断指标,已经被诸多指南所采用和推荐。一般认为,在呼吸困难患者中,只要NT-proBNP低于pg/ml,基本可以排除心力衰竭。此外,也有学者提出,采用年龄依赖性的界值也可以帮助确诊心衰:年龄在50岁以下的患者,只要NT-proBNP高于pg/ml,可诊断心衰;年龄在50至75岁的患者,NT-proBNP高于pg/ml,可诊断心衰;或年龄在75周岁以上的患者,只要NT-proBNP高于pg/ml,可诊断心衰。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因素可以影响机体的NT-proBNP,比如年龄、肥胖、肾功能、是否合并房颤等。以往的研究发现,东方人和西方人的NT-proBNP水平是不同的,但NT-proBNP在东西方人群中诊断心力衰竭的能力是否相同,就不得而知了。
近日,刊登在EurJHeartFail的一项研究指出:NT-proBNP在东方人中诊断心力衰竭的效能要优于西方人。该研究的组织者MarkRichards医院开展了一项NT-proBNP在呼吸困难人群中诊断心力衰竭的研究。其中,在新西兰共募集到名呼吸困难患者(其中心衰患者名),在新加坡则募集到了名患者(其中心衰患者名)。值得注意的是,两个研究的NT-proBNP的结果都是对负责诊断心衰的医师设盲的,因此两个研究在设计上具有可比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法结果表明,NT-proBNP在新加坡的呼吸困难人群中诊断心力衰竭的曲线下面积为0.93,显著高于新西兰人群的曲线下面积(0.87)。值得注意的是,新西兰的受试对象中,92%的人群为高加索人;而新加坡的人群中,绝大部分是马来西亚人、印度人和华人。在新加坡人群中,NT-proBNP诊断心衰的最佳界值是pg/ml,对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94%和82%;在新西兰人群中,NT-proBNP诊断心衰的最佳界值则是pg/ml,对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87%和75%。进一步按照是否肥胖(BMI大于25),是否合并糖尿病、肾功能是否受损(eGFR大于60mL/min/1.73m2)、是否合并房颤等因素进行分组后,新加坡人NT-proBNP在各个亚组中的曲线下面积普遍高于新西兰人。
紧接着,研究者进一步分析了与NT-proBNP有关的因素,结果发现除了心力衰竭这一对NT-proBNP影响最大的因素外,其他影响NT-proBNP的因素还包括肥胖、肾功能、年龄、性别、房颤。在本研究中,考虑到来自新西兰的研究人群的年龄较高、肾功能较差、房颤的发生率也较高。因此作者认为,本研究之所以显示NT-proBNP在新加坡人中诊断心衰的能力优于新西兰人,可能与上述因素有关。
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