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啊!升啊!涨涨涨啊!
好吧,这两天小编对股票是失望透顶了,打开天气预报一看...
吓呆了!原来股票都涨到气温这里去了...
心好累啊...
心累也就算了,大热天的,都热出“病”来了...
病例:6月底,台州已出现热射病
6月24日傍晚,正在干活的老林突然晕厥倒地,被工医院急诊科,本以为是一般的中暑,谁知被确诊为“热射病”。
“患者中暑很严重,患了热射病,体温高达41℃。”接诊的急诊科主治医师谭明明说,医院时已经神志不清,并伴有恶心、呕吐、小便失禁、四肢抽搐症状,情况相当危急。
医生介绍,“热射病其实就是极重度中暑。重度中暑有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类型,相比之下,热射病的杀伤力最大,死亡率高达50%以上。”
历史:8月热射病高发,年8月台州死亡多例
根据台州媒体的报道,年夏天持续高温,医院接收的中暑病人都较往年有所增加。自年7月28日,台州出现首例因深度中暑导致死亡的病例以来,“热射病”这一原本并不常见的疾病,迅速进入公众视野。
看到这些,小编的心拔凉拔凉滴
医院的一名医生透露,年8月上半月几乎每天都接到一二例热射病患者,截止到年8月15日,已出现5例死亡病例。医院、医院也分别出现1例死亡病例。
知识:热死人的热射病到底咋回事
热射病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热射病在中暑的分级中就是重症中暑,是一种致命性疾病,病死率高。该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同时伴有高湿的天气。
病因
对高温环境适应不充分是致病的主要原因。在大气温度升高(32℃)、湿度较大(60%)和无风的环境中,长时间工作或强体力劳动,又无充分防暑降温措施时,缺乏对高热环境适应者易发生热射病。
易发
因素
①环境温度过高人体由外界环境获取热量。
②人体产热增加如从事重体力劳动、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应用某些药物(苯丙胺)。
③散热障碍如湿度较大、过度肥胖或穿透气不良的衣服等。
④汗腺功能障碍见于系统硬化病、广泛皮肤烧伤后瘢痕形成或先天性汗腺缺乏症等患者。
人体对高温的耐受是有限的。环境温度超过38℃,身体就会发出预警。
临床表现
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以高温和意识障碍为特征。起病前往往有头痛、眩晕和乏力。早期受影响的器官依次为脑、肝、肾和心脏。根据发病时患者所处的状态和发病机制,
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劳力性和非劳力性(或典型性)热射病。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内源性产热过多;非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散热减少。
1.劳力性热射病
多在高温、湿度大和无风天气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体育运动时发病。患者多为平素健康的年轻人,在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数小时后发病,约50%患者大量出汗,心率可达~次/分钟,脉压增大。此种患者可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
2.非劳力性热射病
在高温环境下,多见于居住拥挤和通风不良的城市老年体衰居民。其他高危人群包括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病、慢性酒精中毒及偏瘫或截瘫患者。表现皮肤干热和发红,84%~%病例无汗,直肠温度常在41℃以上,最高可达46.5℃。病初表现行为异常或癫痫发作,继而出现谵妄、昏迷和瞳孔对称缩小,严重者可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肺水肿和脑水肿。约5%病例发生急性肾衰竭,可有轻、中度DIC,常在发病后24小时左右死亡。
急救:出现热射病怎么办
患者应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饮用凉盐水等饮料以补充盐和水分的丧失。有周围循环衰竭者应静脉补给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和氯化钾。热射病患者预后严重,死亡率高,幸存者可能留下永久性脑损伤,故需积极抢救。
1.体外降温
旨在迅速降低深部体温。脱去患者衣服,吹送凉风并喷以凉水或以凉湿床单包裹全身。以冰水浸泡治疗已不再推荐,因发生低血压和寒战的并发症较多。但如其他方法无法降温时,亦可考虑此方法,但此时需要监测深部体温,一旦低于38.5℃时需停止冰水降温,以防体温过低。
2.体内降温
体外降温无效者,用冰盐水进行胃或直肠灌洗,也可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腹膜腔灌洗或血液透析,或将自体血液体外冷却后回输体内降温。
3.药物降温
氯丙嗪有调节体温中枢的功能,扩张血管、松弛肌肉和降低氧耗的作用。患者出现寒战时可应用氯丙嗪静脉输注,并同时监测血压。
4.对症治疗
昏迷患者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和褥疮,须加强护理;提供必需的热量和营养物质以促使患者恢复,保持呼吸道畅通,给予吸氧;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补液速度不宜过快,以免促发心力衰竭,发生心力衰竭予以快速效应的洋地黄制剂;应用升压药纠正休克;甘露醇脱水防治脑水肿。激素对治疗肺水肿、脑水肿等有一定疗效,但计量过大易并发感染,并针对各种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预防:记住这三点,热射病远离你
一是室内保持通风,把室温降至26摄氏度至28摄氏度,尽量避免中午高温时外出;
二是回家多用温水洗澡,若身体仍发热发烫,可使用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药品;
三是户外工作者应避免在高温天气下长时间工作,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和充分饮水。
不管怎样?大家做好抗暑的准备了吗?防暑措施一定要做全面。千万不要让“热射病”靠近自己,同意点ZAN!
部分来源:微椒江,图片源自网络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