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睡前突发胸痛,忍了近10个小时,医院。结果手术还没开始,人就不行了。
近日,医院心内科,60岁的患者田女士因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脏破裂,没留下一句话就走了。
晚上胸痛,以为忍忍就过去了田女士老家在东北,今年60岁,住在宁波江东区,患有糖尿病但控制得不错,平日身体也还硬朗。
田女士家人说,两天前的晚上9点左右,她突然感觉胸痛,痛得还挺厉害,医院麻烦,不如自己忍忍,或许忍忍就过去了。三四个小时后,她的胸痛好些了,迷迷糊糊睡着了。
到前一天早晨7点多,胸痛再次袭来,比之前更剧烈,田女士痛得脸色煞白满头大汗。家人连忙医院,这时候距田女士发生胸痛差不多已近10个小时了。
心电图检查提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情况危急,家人马上医院心内科,当时她的神智还是清醒的。
心肌梗死引发心脏破裂上午9点半,田女士被送进导管室等待手术,正当手术即将开始时,让人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田女士突然昏迷,监测设备也发出了警报,原本正常的血压一下子降到了零,心电图也显示为让人揪心的一条直线。
主治医生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连连叹息说,“抢救无效是因为田女士由于心肌梗死引发了心脏破裂。床旁超声提示存在大量心包积液,简单来说就是心脏里全是血,心包变成了一袋血浆。”
心肌梗死怎么会导致心脏破裂?医生解释说:“心肌梗死发生后,部分心肌缺血坏死,心脏局部变得薄弱,但心脏仍然在收缩供血,它的每一次活动都是对薄弱位置的打击,心脏破裂由此发生,一个小裂口都会造成致命的后果。”
莫名出现可疑疼痛及早就医田女士走了,留给家人无尽的悲伤,也让医生心痛。
医生表示,“新近研究表明,女性发生心肌梗死前,经常会出现一些看似不相干的疼痛,比如肩痛、背痛、下颌痛,也可以表现为莫名的疲乏,呼吸困难,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心悸,虚弱和恐惧感。”
这就造成了两种不良后果,一是患者不重视,不及时就医,二是医生误诊。特别是前者,有数据显示,女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要明显高过男性。
身体8个“小痛” 可能预示有大病
如果你有以上症状,一定不要大意,医院检查一下吧!
延伸阅读前段时间,“网易女编辑离世”的消息刷遍大家朋友圈。
此事告诫我们:
千万不要长期熬夜,让自己过度疲劳!
然而现在又出现了另一条类似的新闻……
据湖北经视报道,大前天晚上7点,一个面色惨白的年轻小伙子捂着胸口,医院急诊室。他的同事告诉医生,小伙子加班突然胸闷胸痛,全身大汗淋漓。检查很快确诊:急性心梗,部分心肌已经缺血坏死,必须立即打通堵塞的血管。2个小时后,小伙子的心脏终于恢复正常血供。
手术医生心内科主任苏晞教授看到小伙的血管情况,唏嘘不已,“三根冠状动脉大血管,有两根都被斑块堵了一半以上,像六七十岁人的血管。”不过,医生们还是有些疑惑:小伙子身高1.75米,体重不到斤,一点也不胖,血管怎么会堵得那么厉害?
详细询问得知,小韩23岁,大学毕业后在武汉一家IT公司做程序员,每天在电脑前工作至少14个小时以上,一日三餐不是叫外卖就是在外面的快餐店解决,周末休息小韩也是宅在家里睡觉或上网。苏晞说,餐餐都在外面吃,经常久坐不动,是导致血管长“斑”的重要原因!
幸运的是,小韩心脏终于恢复正常血供。但不是所有人都能这么幸运,随着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年轻人因为经常加班,生活饮食不规律而脑梗甚至猝死的新闻越来越多……
案例听多了,有人麻木、有人警醒、有人继续装傻——其实猝死从来都不是突然间发生的事,也许死亡来临前就预先告诉你,只是因为你一系列的原因而忽略了这些关键信号!
这些人群最易发生猝死1.过度劳累
经常熬夜会使人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处于功能失调状态;吃饭、作息不规律会引起低糖低钾,电解质紊乱,导致心律不齐,这是引发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
2.熬夜
长期熬夜诱发心律失常、心脏早搏而突然晕倒,若没获得及时急救,易发生猝死。另外,长期熬夜会形成血栓,堵塞血管。
3.生活压力大
会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等,并会增加心律失常、血管痉挛的风险,甚至诱发猝死。
4.肥胖
心血管病最爱胖子。肥胖人群几乎把所有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占全。而且胖子易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冠心病时易发生心肌梗死和猝死。
5.久坐电脑前
长期上网属于静态性动作,血液黏稠度较高,下肢可能形成深静脉血栓,运动时血栓脱落,可能会造成肺梗塞,严重可能导致猝死。
6.抽烟喝酒
吸烟的人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是常人的3倍。酒精能让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是扣动心脏病发作的扳机,长期饮酒还可导致心脏衰竭等疾病。
7.抑郁
抑郁焦虑加速心血管病的形成,是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肌梗塞的一个独立威胁因素。心血管病伴随着焦虑抑郁,成为猝死的一个重要因素。
8.打呼噜
打鼾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一个征兆,如果“睡眠呼吸暂停“时间一次超过秒,很可能发生睡眠中猝死。
回顾近几年猝死的案例,几乎离不开上述原因,如果你正处于“玩命”的阶段,是时候让自己放松一下,无论有何原因,生命始终是重中之重,失去健康和生命,你所拥有的一切可能都没了意义。
心肌梗死的五个征兆要知道1.夜间或休息时胸痛。
当休息时或夜间发生心前区疼痛,则要高度怀疑“心梗”发作,一般夜间或休息后新发生的心绞痛,都是“心梗”发作的先兆。
2.心绞痛症状加重。
既往患有心绞痛的人,若是近1个月内,心绞痛症状逐渐加重或胸痛次数比以前频繁,胸痛的程度越来越重,胸痛的范围更大,持续时间更长,也需高度警惕“心梗”发作。此外,心绞痛发作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胸痛症状在15-20分钟内不能有效缓解时,也要警惕“心梗”出现。
3.无明显诱因的胸痛。
既往虽患有心绞痛,均能找到明显的诱发因素,如劳累、激动等,但如果在没有明显诱因的安静状态下,也有胸痛症状出现,同时还伴大汗淋漓、呕吐、恶心等情况时,需及时就医。
4.突然的心慌憋闷。
出现了以前从未出现过的胸闷、乏力、心慌症状,或在活动时出现心慌、气短等现象或症状加重,并有逐渐加重的趋势时,也需即刻就医。
5.与劳累有关的其他部位疼痛。
躯体疼痛的现象与劳累、激动等有关联,有可能表现为上腹痛、牙痛、下颌痛、左肩臂痛、后背痛等,也要加以重视。
专家介绍,急性心梗多是由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破溃,血小板聚集引起血栓形成,造成冠状动脉的堵塞,使部分心肌失去血液供应而坏死的病症。还需注意的是,部分患者心梗的部位是在心脏下壁,与上腹部很接近,一旦这个部位梗死,就会因缺血缺氧造成胃肠道不适,因此患者常将其与胃痛症状混淆。
虽然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症状是心肌短暂缺血,但实际上多数心绞痛并不会表现为胸痛,大约有1/3体现在身体其他部位的疼痛。
据了解,16.67%—33.33%急性心梗患者症状表现不典型,多见于老年、女性、合并糖尿病等有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人群。因此,临床中50岁以上人群尤其要警惕急性心梗的非典型症状,而突发胃痛、胸闷、恶心、呕吐等,要特别注意。
远离猝死,你需要做这些1、每天保持充足的睡眠。
2、清淡、低脂饮食。
3、戒烟、戒酒。
4、适量运动,保持身体健康,培养心肺功能。
5、保持良好心态,减轻压力以及避免焦虑抑郁的出现。
6、注意培养个人兴趣爱好,当压力来临可以通过兴趣爱好把它抵消。
(来源:湖北经视、武汉晚报、每日经济新闻、南方日报)
信阳日报(xinyangribao)∣政能量长按,识别